于漪亲授60年从教秘诀:这样做老师,才能艺高胆大 | |||||
|
|||||
“眼睛一睁就是竞争”,这类标语太可怕,教师对此要有批判精神。 除了批判,还要做到“艺高胆大”。你把自己所教学科吃透,不管外部环境什么样,都可以把学生教好。 当你带着一种兴趣、一种探究的心态,去跟孩子交流,你会觉得当老师很有趣!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可能都是天才,不可能都很聪慧,如果有些学生学习困难你就去埋怨,问题会更大。…… 亲们,以上这些话可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以自己6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送给您的为师秘诀哦!这一周,于漪老师积淀了多年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故事,引发了您的很多思考吧!很多“好老师”用户向于老师提出了问题,86岁的于漪老师亲自为您作答了! 不仅要教学生生存的本领,还要教学生做人的底线 “coda”:什么是好老师? 于漪:一名好老师,应该一个心眼为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满腔爱,与每一个不同的孩子对话,浇灌学生的生命之魂。生命之魂是德性与智性的统一,教师要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向学生撒播理想的种子、美好情操的种子,这样,这个孩子才能明确人生奋斗的方向,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既懂得做人的底线、有追求的目标,又有生存的本领。我想,这就是一名好老师应该全力以赴做的事情。 了解学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 “焦焦”:于老师,我是一名很努力的老师,但是常常感觉很累,很苦,待遇也不高,有时候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会因此而苦恼。怎么才能更快乐、更幸福地做老师呢? 于漪:这位老师的问题确实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老师的工作确实很累,不仅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的心灵成长。教师的待遇也不是很高,属于中等水平。但是,我觉得一个人的幸福感和他所拥有的财富不是绝对挂钩的,关键取决于你对自己工作价值的理解和热爱。 我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很穷的,但是却感到很幸福。如果每一节课,我认真地研读了文本,又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课上得得心应手,学生喜欢,那么我就有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感,感到很幸福。因为我的劳动在孩子身上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作用,孩子成长了。 其实,了解学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若想上好课你是要动很多脑筋的,不仅对文本解读要到位,而且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内心需求、兴趣爱好都进行了解。如果把事情都看得很累,那自己就不舒服了。其实带着一种兴趣,一种探究的心态,去跟孩子交流沟通,你会觉得很有趣。 总之,在这个物质需求不断放大的社会里,作为一名教师,精神上的坚持是非常重要的。这并不是说教师的物质待遇不需要保障,但是,不能过于追求金钱,如果人和钱之间画上等号,失去的就是精神,就是灵魂,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就是学生对学科感兴趣了,对学习有追求了。我一直以为学生的成长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教学应该讲究规范,但不能标准化 “博”:于老师,您说过,没有个性的教师难以出类拔萃,可是当前,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有很多硬性指标,家长也只看中成绩,我感觉很受禁锢,这种环境下,怎样做个有个性的老师呢? 于漪: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教学必须要有个性,当然,前提是对“个性”的界定要清楚,就是教师把教学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相结合,追求独特的风格,而并非是任性、毫不考虑他人。 我觉得,教学应该讲究规范,但不能标准化。无规矩不成方圆,比如,对于一个教师来说,这种规范和底线是你必须热爱学生,必须忠于职守,真的懂得你所教的学科。不能标准化,是指教学不是工厂里生产产品。为什么现在很多学生不喜欢上课、觉得上课很累呢?因为“千课一面”。 我们的课应该一个教师一个样。比如,有的老师朗诵特别好,有的老师写作能力特别强,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慷慨激昂,有的老师讲课娓娓动听,有的老师很幽默,有的老师逻辑思维强,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学特色。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优势、特点、兴趣、爱好放大,形成教学个性。如果老师真的能够做到这点,是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只会提升教学质量。不管是学生也好家长也好,不会对教学个性有非议。 那么,教学个性和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年来,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考试题目千变万化,但教学质量是要不变的,归根结底是要教出学生的真本领,让学生真正学会并能学以致用,有了这样的真本领,到考试时一点就通。这样,不管考题怎么变,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 教师要有批判精神,还要知道艺高才能胆大 “媛”:于老师,您说语文要放在大的背景下去学习,提倡阅读,提倡大语文观,我特别认同,可一到了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放在语文学科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往往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更多精力放在做题、应试上,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 于漪:我反对应试教育,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中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有中国性的现代文明人。如果只是唯分数,那根本目标就错了。考试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检测教学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用以改进教学;一个是选拔。而应试教育就是“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这是错把手段当目标。 作为教师,要树立育人的观念,若把学生作为考试的机器,我们就丢掉了教育的灵魂。如果教育不追求德性与智性的统一,就是残缺的教育形态。难道,我们要培养的是只有好成绩但自私自利的学生吗?一些学校的口号和标语让人心惊肉跳,让人心寒,什么“眼睛一睁就是竞争”,“现在不吃苦以后就抢不到别人的饭碗”,这哪里还有和谐友善,对这种错误的口号,这种伤害学生心灵的理念,教师一定要有批判精神。 除了批判,还是那句话,你要做到的就是“艺高胆大”。你把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点、整体框架、来龙去脉都吃透,怎么教都可以把学生教好。 我把课堂上要说的话都写下来,进行修改后再背下来,锤炼我的语言 “Me圆梦”:于老师,如何才能让课堂更有趣? 于漪: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孩子们的天性是好奇、好新、好探究,只有课堂上有趣味,学生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 那么,课堂怎样才能有趣的? 首先,课不能上成一个模式,要研究文本如何教才能教到学生心里。比如,课堂的结构怎么处理,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比如,文本的结构如何处理,同样教一篇文章,可以从开头讲到结尾,也可以把文章最精彩的片段拎出来讲给学生,关键是要对文本深刻理解。 其次,学会设计问题。问题太简单了学生不动脑筋,太难了高不可攀。因此,教师提问的角度、运用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学生就会一下子被你触动。 在教学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语言。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教学语言本身就要有文化含量,要像磁石吸铁一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我经历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学校请一个人来作报告,报告内容很好,可从大礼堂出来,一个学生说,没什么好听的。我把他的笔记本拿来一看,上面画的全是一个个正字,像统计选票一样。学生说,我给他统计了,一共说了150多个“这个”。 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反思自己有没有口头禅,我想自己的语言一定也有很多瑕疵。于是,我就下苦功锤炼语言。我把讲课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像改作文一样修改,之后背下来,再口语化。也就是把极其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成不那么规范的口头语言。每天,我脑子像过电影一样,把课堂上要讲的话规范化,力求做到出口成章。 我想说,教师的语言本身就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熏陶,教学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啊。 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关键是“目中有人” “af.晓芬”:于老师,对家长不管、自己不学的“学困生”,您有什么好办法吗? 于漪:首先要有平常心。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可能都是天才,不可能都很聪慧,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不同,知识积累情况不同,这是一种常态。教师不能去埋怨,否则问题会更大。所以平常心很重要。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找到问题的根源。学生是因为生病落下了课程,还是思维慢跟不上课堂,还是因为学习习惯不好,或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目中有人”就是这个道理,一定要去了解学生,对学生用心,也要对学生有信心,有耐心。 在农村学生的阅读上,教师的引导尤其重要 “春天”:我是一名农村教师,学校教育资源少,学生们几乎没有课外阅读。有时候,我想给学生开展阅读课,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理想。想请问于老师,针对农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您有什么好方法吗? 于漪: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您想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觉得非常了不起。 怎样提高呢,我觉得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简单地说,对于农村学生,第一,老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并配以相应阅读方法。比如,有些书要精读,有些书浏览就可以了。第二,老师可以把文本的核心故事和道理讲给学生,这样学生会容易读进去。同时,要指导学生自己思考与总结这本书的关键故事、关键人物、关键道理。第三,指导学生对一本书的精彩章节进行反复阅读,体会好的语言、好的写作方法、好的写作结构,这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语言进步都会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