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树立课堂发展理念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方案
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苏霍姆林斯基
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爱因斯坦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人的最大宝藏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最重要的智慧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学会生存》
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基于生情、学情,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为促进学习而教”的理念,构建“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为核心内容的教学系统,关注教学的针对性、策略性、精细度与及时反馈调整,意在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和谐共振,让学生学的适度、学的积极、学的有效。
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人类所有知识所有技能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识转变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以学生为本,是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品质,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首要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品质,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孤立、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内外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追求。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变革教学方法、突出课堂主体为重点,以开展“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为主线,以推进自主学习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学科教学和课堂驾驭能力,促进教师更新理念、提升素质、提高效率、幸福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达成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同时也再续学校生本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二.任务目标
1.确立新理念
以强化理论学习为抓手,以校本研修为载体,深入推进理念革命。重点引导广大教师从理解学生的角度,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广泛吸纳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自觉摒弃教师本位的课堂观、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分数本位的质量观,全面树立以服务为核心的价值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观、以发展为标尺的效益观。
2.提升新能力
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实战式培训为主渠道,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广大教师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审美素养,提高教师践行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能力、驾驭新型课堂的能力,形成支持学习的教学设计技能。
3.创建新课堂
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深入推进提升学力革命。尊重学生差异,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成长规律,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引领作用,使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善导、巧评,学生乐学、会学、优学,氛围活跃、和谐、愉悦的状态之中。
4.形成新模式
以生本文化为基点,以“新三学”为依据,以自主学习为圆心,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特点以及我校师资和生源特点,探索创建“新三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教学方式变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再提升。
三、“新三学”课堂的基本内涵
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不是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怎样。“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克服;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学生一些环境,让他们自己去适应;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核心是“为促进学习而教”,即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视角,提出在课堂语境中,教师提供怎样的教学支持,以实现促进“学”的境界。“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具体包括“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等三个维度的研究。
“理解学生”是“为促进学习而教”的基础,理解学生包括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成长规律,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成长目标。
“支持学习”是教师通过教的改进和优化而引发学生深度的“学”,“支持学习”着力提升的是课堂上教师服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能力。“支持学习”包括“适切目标支持、课程资源支持、组织架构支持、积极情感支持、教学技术支持”等五个要素。
“提升学力”通俗理解就是促进学生“爱学习、能学习、善学习”。“提升学力”包括“观念层面、实践层面、反思层面”等三个递进的层面。
四.“新三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目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集中在教师放的程度不够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课堂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的现象,教师越讲越熟练,学生实际收获少,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和师生的互动还不够充分,学生的体会还不够深刻。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坚持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多学、教师精讲。
因此,“新三学”理念和框架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包括引导自学、指导研学、辅导固学三个必不可少环节,其中“学”为核心,“导”是关键。
1.引导自学
教师通过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提供自主学习思考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没有老师过多先行帮助的情况下自学教材内容(对个别学生可给予适当辅导)。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学生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自学(阅读、感知、观察、思考和尝试体验、查资料、学习讲学稿等),要依标务本(课程标准和课本),感知知识脉络,通过标记、划线、批注、摘要、归纳等明确重点,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变一般性的预习为探索性的自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力,深入钻研。在尝试自学的过程中,力争做到独立思考,整理思维,清晰表达。
2.指导研学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难点和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提示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步骤,让学生“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研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可分头查阅工具书或参考资料,也可进行小组或全班专题讨论,以解决自身疑难问题。精要之点,教材要求的关键点,学生无力弄清的难点和需要教师拓展、升华、示范点时,教师也可以精讲,甚至可以详细地讲解。教师讲解重在诱导、点拨或归纳、总结,要着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作结论;教师示范操作,重在引导学生精细观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边看边模仿操作,并继续提出疑难,发表见解;讲解时,还可根据学生自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问题,启发设问,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分析矛盾,找出已知与未知,现象与本质,从已知转向未知。
3.辅导固学
辅导固学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进行自我巩固和反思,它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巩固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方法,反思学习效果,积累学习经验,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进一步提高,进一步运用。
固学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总结和练习。总结是常被忽视又必须重视的问题。总结应逐步实现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根据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条目列举、图表汇总、绘制思维导图、编写复习提纲或知识索引等形式进行自我总结。通过及时总结,回顾课堂学习内容,掌握知识或操作的内在联系,把知识和技能系统化、概括化,并把要点、心得记入笔记。同时还可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学生通过小结发现不足之处,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习范围,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总结的内容不应局限于学到了哪些知识,还应包括掌握了哪些方法,能力有哪些提高,情感有了怎样的升华等等。
通过练习实现当堂运用,及时反馈。练习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分别提出不同要求。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为达标性练习,应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选做题为发展性练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对练习的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实现每个同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程度上的提高。练习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点拨和评价,也需要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对于学生一时遇到的困难,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急于帮助,始终得坚持学生的问题得学生自己解决。
引导自学、指导研学、辅导固学能够很好地践行“理解学习、支持学习、提升学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引导自学、指导研学、辅导固学三个环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自学是基础,研学是深化,固学是提升。在时间分配上,以一节40分钟计,学生的自学、研学、固学,一般应不少于25分钟,教师的引导、指导、辅导,一般应不超过15分钟,师生占用时间的比例大体应为一比二,具体要根据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学习内容和学生能力等不同情况,灵活安排,注重实际学习效果。
五.“新三学”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1.教学设计中的编剧
教师的教学设计既要有指导学生规划学习时空,又能策动学生遵循学习规律。教师应吃透课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精选资源素材,精选认知策略,精设反馈渠道,选好教法学法,用好教学手段;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结构问题。
2.教学过程中的导演
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导”,要为学生的自学、探究和演练搭建好舞台。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做好引导,在抓“重点”、突“难点”、解“疑点”上做好指导,在巩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做好辅导。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3.课堂运行中的演员
在课堂运行中,教师是指导者,更是参与者和学习者,要全身心投入到课堂运行中。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渴求,体验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指导对策。师生一起自学、讨论、体验、探究和演练,一起理清知识的脉络,把握学习的重点,解决疑难的问题。
4.解决问题中的观众
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学生是主体,自学是核心,学生能够自己解决,或通过与同学讨论、体验、探究解决的,教师决不“导”,要耐得住“寂寞”,静静地当“观众”。学生在自学、在思考、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时,作为“观众”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掌声。
七.“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的组织实施
(一)学校层面
1.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对“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领导和指导。
为落实“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学校成立校长、书记为组长,各位副校长、专家委成员、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年级部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具体实施,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领导小组成员坚持每周深入班级,深入课堂,及时指导。建立校内公开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督查制度、教科研激励制度等,开展学科沙龙、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我的教育故事”主题论文评比、教学反思汇编、帮学结对等交流评比活动,加强相互研讨和行政检查,以交流促提高,以检查抓落实。
2.开展学习与交流,全面理解“新三学”课堂的实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此,学校将定期开展学习与交流活动,保证活动正常化、制度化,形式多样而丰富,或专题研讨,或沙龙活动,或专家报告,通过学习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提高认识,付诸行动。通过学习与交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意义,坚持课堂教学从“教材知识掌握”转向“学生能力发展”,从单纯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转向为促进学生深度的、个性的、有效的学习而教,真正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品质”等观念转变成教师的行动自觉。
3.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学科课堂教学研究。
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增加活动频次,加强听课评课,促进经验交流与分享。把加强“新三学”课堂研究明确为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把课例研究作为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形式,引导教研组经常性地开设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精心编制和修订大课堂学本等,着力研究学科课程标准指向的能力发展要素,以及学科课程与每个阶段学生学力发展的关系,即建立学科课程与学生发展意义的联结。从注重“研教”走向更多地“研学”, 全面树立“以学定教”“为促进学习而教”的理念,不仅研究教材,更研究学生;不仅关注知识增长,更关注能力发展;不仅考虑便于教的策略,更考虑为支持不同学生学的历程而教的策略;不仅聚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更整体研究学科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系和育人价值,努力“用学科的方式教学科”。
4.以课题为抓手,发挥课题研究的引领作用。
继续推进《提升学习力:高中生自主学习的行动研究》等学校现有课题研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课题开展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课题研究推动和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力争使每一名教师都参与到一项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课题研究中。
(二)教师层面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积极转变教师角色。
坚持“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始终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正在成长中的独立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传统的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同时成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相信学生,勇于放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勇气,肯定学生的思考。课堂教学既要放手更要放心,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动脑想、开口说、下笔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避免教师讲得多,甚至以教代学。
3.加强调查,了解学情。
学情是组织教学的基础,只有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教师的指导才会更有针对性。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科,研究自己,更要研究学生。通过问卷调查、集中座谈、个别交流、课堂观察以及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相关书籍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发展潜力和思维特点,了解学生“学得如何和怎么学的?”“学得多不多?学得难不难?学得累不累?”等,从更多地关注怎样教,到更多地指导学生的学,变“教师教的好”为“学生学的好”。
4.分层要求,分类指导。
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由于生活环境、身体条件、原有基础、努力程度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征、学习习惯都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的学习是有个性和差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检测等方面力图有所差别,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坚持面向全体和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努力培育尖子生、抓好中等生、关注学困生,让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课堂讨论的话题要有层次性和可选择的余地,一方面要针对大多数同学,侧重于打好基础,特别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必须舍得花时间,放慢脚步,让他们跟得上、真正懂;另一方面,要为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机会,进行拓展性的思考、挑战性的思维。
(三)学生层面
1.增强信心,自我激励。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决,任何人无论做什么事首先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信心能产生动力,能鼓励自己战胜困难,勇往直前,有信心才会努力,才会坚持,才会不断地向自己的目标发出挑战。许多事情,“多点自信试试就能行,花点时间争争就能赢”。在学习中也要有舍我其谁的霸气、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的信心,这样学习就会有一份轻松而快乐的感受,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标能萌发动力,计划能催生行动。坚持为自己的学习制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和一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学年有学年的目标,学期有学期的规划,每周有每周的安排,每日有每日的任务,这样的学习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由盲目变成了自觉。学习无计划,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总是由别人牵着或推着的人,不可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探索方法,养成习惯。
方法影响效率,习惯决定成败。学习有很多共同的特征,但每人又都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学习规律和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学习就变得规范而有章法。“新三学”理念下的学习,学习者需要做自学中的独立思考者、研学中的合作探究者、固学中的综合实践者,需要养成课前主动预习、课堂积极思考、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4.培养毅力,学会坚持。
学习是一件长期而艰苦的事情,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因此毅力对一个人学习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毅力,学习的兴趣才会保持,学习的动力才会持久,学习的过程才会坚持,学习的目标才会实现。今天的中学生优点很多,但做事普遍缺乏毅力,碰到困难不坚持,遇到问题绕着走,习惯于浅阅读、浅思考,缺少钻劲,做事开头热,更加需要培养学习的毅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毅力。培养自主学习毅力,就是培养自己为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而自觉克服困难、坚持学习、努力实现的一种意志品质,这是实现自主学习的保证。
二○一五年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