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研组圆满完成广东教研组长跟岗培训工作
受省市有关教研和培训部门推荐和委托,生物教研组承担了广东省生物教研组长跟岗培训班的培训工作任务。全组教师通过会议研讨,形成共识:展示我们常态进度的有效课堂、叙述我们源于实践的认知体会、呈现我们努力进取的专业发展。全组老师认真积极展开整理归纳和设计梳理,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的时间,共展示了三节公开课和六个专题讲座。
22日9:30-11:00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高中教育先进个人、玄武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李珊珊老师率先开设了一个《江苏高考生物学科的教学与校本化应对》讲座,首先向来自广东的教研组长们介绍了现行的江苏生物高考方案,其次分享了面对新课改和江苏生物高考,我们十三中生物组的校本化应对方案。从教研组三年教学规划、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三段四学”课堂活动方案、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两省生物高考命题特点等方面一一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22日14:00-14:40 玄武区优秀班主任、玄武区教学先进个人宋光丽老师和高二(8)班同学在学校录播教室开设了一节《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公开课,这节课以刚学过的基因工程相关实例进行导入,既实现了温故而知新,又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网络。教学过程围绕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展了三方面的讨论,包括技术原理,操作流程,名词概念。通过观看视频、图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形式,实现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以及多感官学习。在课后的互动讨论环节,跟岗教研组长们表现出了对自主学习、教学设计、问题引导的兴趣,多次发问,主宾交流热烈、探讨深入细致。
23日9:25-10:05玄武区优秀青年教师、玄武区优秀共青团员李安静老师和高三(8)班同学一起开设了一节《以酵母菌为材料的实验研究》公开课。本节课以2014年南京三模的相关真题作为复习先导,并以实物投影进行自主诊断的反馈,通过关注易错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同时,通过构建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的知识网络,并基于高考考试说明的能级要求,重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固定化酵母细胞技术和果酒的制作,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基础上,提高相关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针对高考考试说明中实验考查的具体能力要求,重点选择装置图(如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实验装置、果酒制作的装置等)、曲线图(如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相关曲线等)几种类型展开复习教学。在分类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确立实验自变量、因变量,设计对照试验,以及分析以数学模型呈现的实验结果形成实验结论的能力。复习过程中“思、写、画”为一体,以任务驱动教学,以问题引导深刻思维。例如,学生书写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总结其中的数量规律,并结合装置图和曲线图两种题型进行运用。再如,通过绘制酵母菌数目变化曲线,明确实验分析的对照思想,以及曲线图分析时起点、拐点和落点等细节的关注,提升分析实验的严谨性。(摘录自听课笔记)
23日14:00-15:15南京市实验教学中心组成员、玄武区优秀教育工作者、玄武区教学先进个人胡振红老师开设了《高三生物复习教学与集体备课》讲座,主要从高三生物复习备考实际出发,围绕四个方面:精心谋划复习教学、全面夯实基础知识、有效训练提升能力、一生一策学法指导,谈了对高三生物复习教学的思考、体会和方法,讲座中务实的集体备课,为有效提升高三生物复习教学效果,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优化高效的精致课堂设计,使大家深受启发。
24日10:15-10:55玄武区学科教学带头人、玄武区教学先进个人高婷婷老师与高一(7)班同学一起开设了公开课《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各种类型;2.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3.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其中重难点内容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高婷婷老师运用模型的方法进行难点突破:一是让学生通过简易模型模拟染色体结构变异过程,思考变异是如何发生的,变异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什么影响,最后归纳出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因为染色体片段的断裂,以及片段的不正常连接,造成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性状变异。二是通过染色体模型,分析果蝇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进而得出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并建构出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的知识框架。
三个出彩点:一是自制教学用具,在现代媒体滥施的今天,难能可贵,且成效更佳;二是教学设计的递进性,充分把握了诸多概念间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完成良好建构;三是不疾不徐的教学等待,染色体组数的识别通过三个学生的问答,教师善诱理答,充分让学生形成理解和识别的能力。(摘录自听课笔记)
24日14:00-15:00玄武区学科教学带头人刘维红老师以全组青年教师及她个人的成长过程为案例作了《漫谈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的讲座。她以组内六位青年教师李珊珊、高婷婷、刘维红、李安静、宋光丽、苑中原奋进中的美丽身影开启了漫谈。从“组内制度保障”、“学习与研讨”、“课程与教学”、“科研与成果”四大方面,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图片资料着重谈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与措施。刘老师更多地结合了自己专业成长的事例,有图有真相地娓娓道来:如参与公开教学和专题研修、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多年做班主任的深刻体会,如怎样申请市级个人课题、怎样撰写论文等。最后,她认为“研”是青年教师应有的工作姿态,并强调团结、和谐的生物教研组是他们专业成长的有力保障。她的讲座博得一致好评,大家认为其所提及的具体措施有很好的借鉴性。
24日15:30-17:00特邀的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高中教育先进个人、南京市高中教学先进个人王明明老师为培训班学员和在场的本组老师开设了《生物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的讲座。从分析当前教研活动的现状和困惑入手,剖析具体的主题教研案例尤其是课堂观察数据的分析,阐明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教研活动源于教研和教师的需要,是促进教研活动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研方式的一次深刻地变革。
27日9:30-11:00玄武区优秀青年教师、玄武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张海燕老师开设了《高中生物新授课教学与校本课程建设》讲座,主要介绍了学校的高一生物学科教学、集体备课和校本课程建设的情况。首先是如何挖掘教材内涵入手,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方法。随后介绍了十三中的教学特色--《大课堂学本》的编写和使用的情况。依据新课程理念,针对学生学情,集全组教师教学智慧编写的《大课堂学本》,经过多年连续改版与实际应用,《大课堂学本》作为校本化教学资料极大地促进了有效教学。在讲座中,结合《数字化的生物及实验》等的开设的校本课程,张老师用图片展示的形式介绍了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验作品。呈现了学生在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脂肪鉴定实验中材料的选取和比较等实验中,激发了探究生物世界奥秘的渴望。讲座结束后,来自广东的同行们就各地生物学科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了交流。
27日14:00-15:00 教授级高级教师、教研组长高学林老师作了《高中生物课程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结合我校生物教研组的建设实践讲述了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高中生物课程建设,主要内容有学科教学的课程资源建设、学科教学的人力资源建设、学科教学的实施环节建设、学科教学评价与质量保障;第二部分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内容有以教学技能提升为目的的专题活动、以教学经验积累为目的的磨课研训、以问题系统解决为目的的项目研究。介绍了本组在生物课程建设方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队伍建设、校本研修的方式和路径及课题研究的选题和开展,以真实的问题、扎实的过程和丰实的成果展现了本组多方面的建设,引发了来宾的很大兴趣和连续提问。
本次培训工作进行过程中和结束话别时,来宾们都充分表达了他们的收获和感谢,但我们觉得收益最大的是我们自己,不单单在于有一张张的公开课和讲座证书,而在于一方面我们梳理了教研组全体和个体的建设和发展的成绩,找到了我们后续进步的提升点,另一方面也很好地提升了我们全组每一位的思考和表达,加深了大家对课程教学和教师职业的认识,且还有更重要的是活动中全组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分头负责、相互协助,再一次展现了生物教研组一直以来和谐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