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认识他,这多么好啊”

文 / 郑丽芬 责编 / 郑丽芬 2015-05-14 点击 10292

 

——记王开岭“阅读的力量”读书讲座

    5月13日下午3:50点,央视《社会记录》、《看见》等节目策划、主编王开岭在我校新青年教育剧场进行“阅读的力量”的读书讲座。这是继我校校友、《南方周末》记者蒋昕捷“穹顶之下,舌尖之上”讲座之后语文课程基地组织的又一读书活动。

    活动全程由语文课程基地负责人、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负责和主持。讲座开始前,读书社以及经典夜读小组部分成员对王开岭进行了访谈。

    讲座从“精神明亮的人”开谈,王开岭认为“精神明亮的人”指思想上的年轻人,有头脑、有温情、诗意、有集体意识,是有行动品质的理想主义者。指出当今时代缺少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的生存空间很狭小。

    王开岭重点谈了阅读过程的三个系统,一是语言系统,二是美学系统,三是价值观系统。王开岭谈价值观系统时提出以下几个观点:首先是当今对永恒的话题关注过多,对时代关注太少;人类以功利的、对人类是否有利的标准衡量动物、环境问题太多,而用文化、道德、伦理的视角去关注、思考动物、环境问题太少;王老师认为人与动物关系背后隐匿着人与人的关系,人对动物抱以温情、同情、怜悯,那么温情、同情、怜悯会回到人群中来,人对动物抱以暴力、冷酷、功利,那么暴力、冷酷、功利最后也会回到人群中来;我们应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而不是用数据概括、模糊个体的价值。

    讲座的第二环节为自由提问、交流讨论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不少问题尖锐而锋利,提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写作中如何选材?2.如何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如何处理物质与理想的关系,如何看待理想主义者的处境与现状。3. 如何顺利通过既有高考规则,又不扼杀理想主义的种子。王老师耐心、真诚地一一解答。

    关于选材,他说他并没有刻意选材,而是内心有关注、有储备,外在的平凡事件为我所用,成为有人文品质的素材,要仰仗心灵的锐度和精神发现力。

    王老师认为理想与现实并非对立。理想不是虚空的理想,大的虚空梦想,而是基于现实的理想,得为之负责,为之努力。正如一个普通人的理想即有一份自己喜欢的、能胜任的、有发展空间、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社会认可的工作,这即是幸福。要关注内心的自我评价而不单是社会评价。当今的物质水平足够为理想提供平台,当今对的物质需求的不满,更多缘于攀比。作为一个央视人,最大的幸福是有创作空间。而给孩子最好的遗产不是物质的房子、车子,而是能否打造一个更好的、平等的生存空间、社会制度与规则。

    他认为高考规则与理想主义是两个系统,即考试系统和成长系统,如今的课本与他当年相比,已经人文化了很多,与其在抱怨中度过三年,不如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成长系统。

    在对话中王开岭始终保持一种态度:他并非人生的导师,他只是提供价值观选项,并非真理,也非唯一的答案。答案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寻找。但他坚信一些种子必需在春天种下去。

    讲座最后,曹勇军老师感慨:在十三中读书要学会听讲座,讲座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尤其是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王老师谈到读书过程中有三个系统,其中价值系统是分析、认识自我、社会的价值和意义。而我们的阅读不是缺乏技术,缺少的是思想,阅读写作的差距与其说是技术的差距,不如说是价值观的差距。我们要用一把大火,让思想熊熊燃烧起来。

    将近下午6点,有同学仍高举手臂,有同学从后排不断走向前排,希望能得到提问交流的机会;讲座结束,很多同学冲上台上希望王老师签名,有一位孩子得到了签名,激动之情,无以言表;有同学一直默默等待,渴望签名结束能与王开岭进行深度交流,渴望从他那找到人生困惑的答案。王开岭也深受感动,他对曹老师说:十三中学子的盛情让人难忘!

    思想如光,点燃、照亮、燃烧、予柔弱者以力量;予迷途者以方向;予沉默者以充实。王开岭在文中这样写道:“然而我认识他,这多么好啊”。今天,听王开岭的讲座,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比他的书更好的一个人,“然而我认识他,这多么好啊”。

与夜读小组同学合影

与同学座谈交流

座谈后与同学们合影

王开岭谈:阅读的力量

同学提问

部分家长参加讲座

讲座后排队签名

鼓励大家: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