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

文 / 焦以璇 责编 / 屠桂芳 2018-01-09 点击 8035

踏上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
 
焦以璇
 

    ■岁末年初话教育·述评

    2017年年终岁末,一条消息格外引人注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一届党中央深改小组通过的第一个教育文件,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上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回首2017年,教育系统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大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为教师队伍建设最亮的底色。与此同时,围绕提升培养质量、优化管理服务、强化待遇保障……一系列政策举措密集出台,努力营造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的良好氛围,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与职责。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教育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作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引领者,教师在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审视自己的扣子是否“松了线”“染了尘”“扣得正”。

    继《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之后,2017年,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冲锋号嘹亮吹响。8月下发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将教师党支部明确定为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

    在清华大学,199个教师党支部全面覆盖教学科研一线,教师党员2179人,党员比例达63.3%。学校明确规定教师党支部的设置组成、职责要求及组织生活的次数、内容、形式,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达到每月一次、理论学习达到平均每学期两次以上。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辅导员与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2017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行修订,丰富和发展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特别强调高校辅导员要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在职教师思想“充电”的同时,教育部还把端口前移,为新入职教师的精神“补钙”。教育部通过组织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培训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2000余人,培训专设“高校教师职业规范和思想政治素养”课程模块,将学习贯彻高校思政会精神纳入培训内容,着力提升高校教师政治素养、师德修养,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这一年,黄大年、钟扬等一批优秀教师的名字响彻中国大地。教育系统分层次、有系统地开展宣传引领工作,优秀教师巡回报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寻找最美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如今,榜样的力量正转化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

    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大国、把人口负担转变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需要一流的师资做支撑。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变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万维空间”挑战“三尺讲台”,当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日渐成为主流,教师如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人”的现代化?

    “要努力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在2017年初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成为年度工作的重点之一。

    从教师培养的源头抓起。11月,历时3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与公众见面,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启动三级监测认证,覆盖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三类专业,认证结果为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是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有利于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表示。

    当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大量职业技能人才,“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直面解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亟待提升、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等突出难题,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深入推进,一张张路线图、施工图逐步明晰,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进入快车道:4月,《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出台;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年度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并配套发布了《职业院校教师示范培训项目实施指南》等5个文件,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于底子薄弱的乡村学校来说更是如此。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力度。两年多来,校长国培计划共培训中西部乡村校长、园长近6.5万人次,办学治校能力不断提升。

    2017年,教育部连发《乡村校园长“三段式”培训指南》《乡村校园长“送培进校”诊断式培训指南》《乡村校园长工作坊研修指南》《乡村校园长培训团队研修指南》等4个文件,让乡村校园长培训有了更为清晰的实施路径,培训实效性大大提升。

    (三)

    在政府转变职能的背景下,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教师管理服务,是激发教师队伍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

    “不评不甘心,参评很累心,落评更灰心”,职称评审曾是很多教师心里“永远的痛”。

    2017年,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有了大动作,“下放”成为改革的关键词。11月,教育部、人社部印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明确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校,并对高校职称评审工作、监管内容、监管方式和惩处措施等作出规定,放权与监管“两个轮子一起跑”。

    此前,《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等3个文件均直指职称评审权的下放,改革决心之大、力度之强令高校教师拍手叫好。

    教师由“校管”走向“县管”,一字之差,体现的是教师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3月,教育部开展第二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区的申报和建设,目前初步确立北京市门头沟区等30个单位入选。这一系列措施,旨在探索建立教育部门统筹教师资源配置、学校负责岗位聘用新机制,打破教师聘用管理、交流轮岗的制度壁垒。

    我国教师规模庞大、类别多样,如何实现对教师队伍的科学、精准、有效管理,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2017年,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历史上首次实现各级各类教师信息全面入库,为每一名教师建立了电子档案,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

    当一份份政策落地生根,当一项项改革扎实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师正在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但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师资建设的短板依然在乡村,教师待遇保障、职业发展通道还有较大发展空间,这些都需要政策的持续发力。教师队伍建设永远在路上,让我们一起为新一年的征程整装待发,努力书写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新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