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青年教师寒假论文之三

文 / 曹勇军 责编 / 曹勇军 2012-02-24 点击 6344

 

读写结合的几点思考

邢诗薇

一、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语文教学自古就有读写并重的传统,比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多写文自工”等名句,我们耳熟能详,都是强调读是基础,只可以开阔思路,引起文思。“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最通俗的例子就是写心得笔记。读书可以丰富写作材料。“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苟其不然,则胸中不能无碍。胸中不能无碍,则笔下安能有神。”在信息化的时代,如想要“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是不可能的,但是写作一定要从读书中吸收。读书还可以了解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读书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经典作品,名家名篇,可以学习和丰富词汇,知晓各种句式,掌握规范化的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写作有助于人的语言能力的提高。言语是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的表现,是心理结构的外化。在写作时,需要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语言更趋于成熟和精炼。在写作中锤炼自己语言的同时,也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这种对字、词、句的感悟实践,可以提高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对阅读文章的感悟能力,更容易从文章的语言中了解文章的内容及其运用的特点,从而更能体会作者的表达。同时写作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思维具有填密性、敏捷性和清晰性。这些都可以通过写作来培养。并且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人一旦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后,便会自觉地去加强阅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般来说,阅读的目的分为休闲娱乐和为了获取信息资源。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阅读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语言文字的认知、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获取写作知识。而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即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是通过其作品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读者交流。写作还有其他的功能,如梳理思想和培养人的创造思维能力。我们通过写作还可以把原先头脑中相对模糊的东西变得更加清晰、准确和有条理。

 

二、读写结合的教学现状

学生对写作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一般,自认为写作水平一般甚至很差。课业负担重并且时间有限,学生多应付写作。在一些话题的写作上,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难以突破和创新。在写作中的困惑,最主要的是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其次是作文的语言表达,仅次于此的分别是主题的分析与确定、行文结构的安排。学生请教写作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学生的阅读大都没有目的性,很难将所读很好地融入写作,仅仅在教师的要求下才进行阅读时的积累,偶尔阅读时圈点勾画,对于阅读时的感悟,多数懒得写。对文本研读不够,不能从中汲取宝贵的写作经验用于自己的写作中,不会有意识在写作中运用文中的写作技巧。对于阅读中安排写作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多数学生持不喜欢或无所谓的态度。

语文教学中,有时人为地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阅读课是阅读课,作文课是作文课,导致写作训练方式比较单一。读写结合的训练往往是无序的,教科书写作的序列和阅读的序列不太一致,不切合学生的实际;没有相对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教材,缺少行之有效的读写结合的范本,使得写作附属于阅读教学,流于形式缺乏理性的指导。

教学任务繁重,为了完成任务,不能把读写结合点落实到实处;对阅读写作教学的理解有失偏颇;给学生面批的机会很少,不知道该如何将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

 

三、相应的对策

(一)确立合适的读写结合点: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有读写结合的意识,并且要将其形成为一种自觉意识,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有意识地结合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的时候有意识地结合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把写挤进去。但读与写是有区别的,就要根据单元阅读和写作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阅读课文的特点,寻找合适的读写结合点。读写结合点就是读写在某些知识、内容、方法的共同交汇处。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分析了某个词、某个句子或者某个段落甚至是整篇,觉得哪里有仿练的价值,或者是单元里要求训练的,或是学生不足的,或者是选材构思、审题立意的技法精妙等。深入探求不同课文的读写结合点,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教学实践积极改进。

1、内容上的结合。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提高认识,以读的内容来丰富写作的内容。阅读可以提供写作素材。学生写作的最大困惑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只有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善于运用的基础才可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积累写作素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社会生活,另一个是书本。前者靠感受、观察,对于这些直接的材料,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进而达到感悟认识生活和感悟生活,直接获取材料。对于间接的材料,主要来源于书本,主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记忆等方式来汲取。让学生意识到感悟生活和勤于阅读和积累素材是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前提。要让学生知道我们所使用的语文教科书就是一个丰富的写作资源库,有着经典的故事,鲜活的人物,还有大量的诗文和富有哲理的文章,涵盖了人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最主要的写作母题。如果引入到写作中,可以增加语言的文采和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让文章走出语言干枯的误区。而相关的作者、写作背景、课文后的小资料等都是写作的素材。并有意识指导学生如何积累素材,如阅读课让学生作摘录式笔记,对课本、读本文章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摘其要积累下来,利用必修一第三专题指导批注、评点的阅读方法。既要要铺开一定的“面”,广为收集素材,也进行定向积累,将素材进行归类。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一定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不能只占有素材,更要使用素材,这就要求对文本相当熟悉,有意识地记忆,以便调遣素材为己所用。

2、情感、思想认识上的结合,这是读写结合的根本点。因为读写结合不能只停留在浅的层面,更需要上升到思想的高度。从情感的角度入手,以写来促使学生深入领悟文章的情感,升华文章的情感,同时也能提高写作水平。在阅读中学生更应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敏锐地观察生活,怎样透过表面深入本质进行思考,怎样以饱满的激情感悟人生的,学习作者的思考方式和观察角度,真诚豁达的处世态度,追求真善美的执著精神。这样做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精神境界和人格素质,这些是创作的灵魂和根本。(获得教养的途径:读书类型分析,我有一个梦想:逻辑推理)

3、写作技巧和语言上的结合。通过对阅读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和了解,再到写作时加以运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写作技巧的提高。

(1)各种文体的写作。“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写作指导是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劝学》,开宗明义摆出全文的观点“学不可以已”;《获得教养的途径》则明确告诉我们,“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劝学》和《师说》都是古代的论说文,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主张,用了比喻、对比等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

散文要不“散”,就要围绕中心线索来安排材料。阅读本组散文,理清行文线索,并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看看老舍是怎样“想”北平的,韩少功的《我心归去》是怎样“归去”的;抒情散文重在抒发作者的内心情感,有时并不要求具有完整的情节、突出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法将一些生活片段及其他材料组织起来,用以表达作者的心情意绪。试以本专题的一些散文作品为例,具体说明。

(2)各种写作技法的渗透。(写人:想象贝尔曼画叶子的场面:细节、欧亨利小说悬念。金岳霖先生:细节描写。写景:谛听天籁:个人化写景,联想和想象可以拓展写作空间,丰富文章内容。语言风格和景物特征和谐统一。多种写作手法的使用:衬托、对比、正侧面描写,抓住典型景物刻画细节。景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3)学习语言表述。因为写作是语言的艺术,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情达意的综合训练。扎扎实实地炼好语言基本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前提。学生可以进行遣词造句能力的训练,即训练学生行文时按照文体及表达的需求恰当地选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养成锤炼字句的习惯,逐步掌握写作的语言运用规律,提高语言素养。(想北平:语言风格,扭转孱弱文风。超常搭配:相信未来、我心归去、鸟啼、我与地坛等。)

读写的结合点可以在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重点修辞句子、特色的段落、在思路章法处。一篇文章不可能涵盖读写结合的各领域,具体的课文读写结合的切入点也就不同。

(二)制定系统有序的读写教学计划:

在写作教学时的计划意识不够,随意性比较大,需要加强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效率的关键在于训练有序,训练有序的关键又在于合理安排。对于高中三年的读写教学,教师要做通盘考虑,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教什么,如何教。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设置阅读教学目标时,同时要考虑到作文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要“刻意”安排进去相关的作文训练,主要以小练笔为主。在教学实践中,将随堂写作与单元作文结合起来,根据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从该单元的课文中选取一个或者几个“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写作指导的安排比较随意和散漫,同一文体写作指导跨越了多本教科书,因而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这样的安排,使得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处理起来有些难度。处理阅读教材方面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使在阅读课上结合写作训练的行为频率不是很高。有必要对教材中的课文做一次梳理,哪些课文是适合做写作训练的,有利于阅读训练,根据的一定的专题来整合、重组教材资源。整体把握单元教材的内容,抓住教材的特点,整体确定写作重点。尽可能围绕阅读展开,写作设计注意将单元整篇与课后练习与课后片断写作,课外练笔综合考虑,协调安排。同时要重视多种表达方式的协同训练。合理使用语文教科书,充分挖掘其内在的读写结合资源,是有效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的前提之一。(谛听天籁的比较阅读、金岳霖和亡人逸事的整合、读本与课本的整合)

一个人要做到建构一个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的读写结合作文教学序列不太现实,为此,应该发挥教师集体备课的力量,将集体备课的成果转化为区域内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行为。同时,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明确各训练点的作文教学要求,可以提供各训练点的作文教学资源,提高读写结合教学的效率。

(三)运用多样化的读写教学手段:

读写结合中的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它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读,是读的延伸、阅读成果的表达、阅读过程当中产生的观点或者思想情感的表达,是阅读文本中的典型表达技巧的学习借鉴。其写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因文而异因此,这也就决定了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1、仿写: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最基本的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改写: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重新整合、重新表达,要求学生就同一材料或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或是针对不同的读者对象。这样的写作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如《一个人的遭遇》,可以将26节改写成第三人称,原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语言与对话融成一片,有一种现场感,体现了强烈的个性色彩(农民出身的老兵)。叙述中,穿插着抒情和议论,这些抒情和议论往往直抒胸臆,袒露人物的内心世界。《落日》改写成一则消息,并指出通讯和消息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3、续写: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情况,借助联想和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式的写作训练。续写源于课文给我们的空间,而实际上,利用多种表达方式对作品进行续写,既可以锻炼学生揣摩文本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对多种语言风格的摹写能力。如《边城》的最后一句是“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对此进行续写。

4、补白:通过情境设置,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完成对文本的深刻体验、内化的过程。通过合理的补白,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补写《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老贝尔曼冒雨在夜晚画上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请通过想象,选择一处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图片摄影散文(前方、图片两组)

5、读后感:基本属于议论范畴,必须要有一个从所读的材料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明确的中心论点。

6、读书笔记:有助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形式多样,长短皆可,内容多样,叙议皆宜。如摘抄积累各种写作资源。评点,如老王的人物评传,安妮的墓志铭。

总之,多进行一些阅读流程中的短平快式的写作训练。尽量做到“述而作”,在指导和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才能更为恰当地指导学生,能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赞美,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更要强调师生、生生的讨论、评价和修改。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

不少学生因为习惯依赖于教师,并没有真正把自己看成是学习的主体,也没有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活动,要使其克服依赖倾向,形成主动探究新知的自觉意识。读写结合的自学心理习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养成。要通过启发、点拨,使学生加深对读写结合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理解读写结合的相互促进,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自学意识。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大胆解疑,通过自己的实践,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读写结合行为的效率。

    不能忽视学生读写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视为“细枝末节”漠然视之。要调节或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方面:自读课文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搜集阅读中写作素材的习惯。写作方面:正确书写的习惯,灵活使用阅读中搜集到的素材的习惯,细心审题、创新立意的习惯,勤于练笔的习惯,就写作中的问题,提问的习惯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