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12月校心理老师对“情商训练营”校本课程的同学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观看电影《头脑特工队》,并结合自己6次团体辅导活动的感悟,写下观影心得。
高一6班刘奕菲同学的体会,让人感动,特将此文与您分享。文章中,作者说到:要学会接受并珍惜自己的每一种情绪,因为每一种情绪都能给我们生活力量,哪怕是恐惧、悲伤这些看起来负面的情绪。它们一个都不能少!
关于对《头脑特工队》电影的探讨
观看完头脑特工队后,发生在小女孩莱莉身上的故事,让我有了很多感受,也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或者说是一种成长。
这部电影从一个11岁女孩莱莉的视角,将她的各种情绪描绘成不同角色。其中的主角是“快乐”,一直主导着莱莉的童年。“快乐”与莱利其他的情绪从未真的弄清楚,应该怎么对待“悲伤“,却郁郁寡欢。后来,因为父亲接受了一份新工作,莱莉随父母从明尼苏达的小镇搬到了旧金山。面对这次横跨全国的搬家带来的动荡,莱莉的情绪挣扎着。刚开始,莱利对自己的“悲伤”感到困惑,想一把推开;但是渐渐地,她学会接受悲伤,把它看作是自身的一部分。
这个成长的过程不再限于莱莉克服了种种不适面对新生活,也不限于父母们看过后释怀了孩子终将变成有独立意志的个体离自己而去的现实。这个成长更是我们在这个故事后对自己的全新认识。
我们总是赞扬乐观,不提倡消极,家长老师都鼓励我们做一个活泼外向、积极阳光的正能量学生,然而更多时候,是生命中的那些“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悲伤让我们刻骨铭心;恐惧使我们未雨绸缪;愤怒为我们划出底线;厌恶阻挡我们跟风从众失去自我。快乐的确让我们幸福,但很多时候,盲目的乐观却无济于事,只会带来无尽的烦恼。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乐乐一样,不能明白悲伤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所以每种情绪都塑造着我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接纳自己,认识自己。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一样,这是一个无人能逃避的过程。当我们突然看到纷杂繁复的成年人世界,童年就就在那一刻变成阳光下飞升的肥皂泡,再不可挽回了。于是每个被甩在童年和成年夹缝中的青少年,也就是我们,都可能像莱莉一样,乐乐离奇消失,剩余的家伙你争我抢,于是变得沉默、多疑、敏感、易怒、叛逆……而父母也很困惑,曾经的小天使去哪儿了?这好像是个很突然的过程,我们失去童年,父母失去了无忧无虑的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失去。失去童年的美好时光,失去纯粹的记忆球,失去曾经最亲密的伙伴。然而失去是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个悲欣交集的过程。当失去来临,我们需要告别。有时候我们用彻底忘记来告别,有时候我们在废墟上重建新城。童年的消逝宣告着,记忆从此不再毫无杂质,交织的情绪让回忆开始五味杂陈。然而这正是人生。懂得悲伤,方能体验欢乐的可贵;背负过沉重,才能拥有真正的轻松。
除此之外,在影片中乐乐和悲伤两个人在控制中心之外的地方的探险,更让我明白了合作的重要。在面对有输送管可以将自己带回控制中心时,乐乐选择了抛弃悲伤,却自己掉入了深渊。历经艰险回到控制中心后,乐乐与悲伤创造了小女孩全新的一个核心记忆,深邃的蓝色中间混合着明亮的黄色,这是一颗多么美丽的记忆球啊,若是没有乐乐与悲伤的合作,怎么会有以后女孩多彩丰富的记忆呢?怎么会有她健康的成长呢?
《头脑特工队》的核心主题,在于承认悲伤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作用。悲伤没有被描绘为消极情感。它不是一种必然的罪恶,一定要一把推开,直到它不再发生。相反,莱利需要悲伤。对于她感到的不安与困惑,这才是合适的反应。无论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悲伤都可以成为积极的情感。这并非快乐的缺失,也不是顽固地拒绝乐观,像《小熊维尼》中的驴子屹耳那样,在它应该出现的地方,悲伤无可指责。在这些时候,没有其他的感情可以替代。
看完电影,我也想过,此时此刻是不是那样五个小人正在我大脑里控制着我的一举一动呢?如果真的有,只希望他们能带给我美好的记忆,无论快乐或悲伤,害怕或愤怒,我都会接受并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