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体艺组 任瑶
《从古典走向浪漫》这节课我认为是一节比较难把握的课,因为据我的调查了解,学生平常对古典音乐不太感兴趣,对欧洲音乐文化了解甚少,所以想要在一节课内让学生知道古典与浪漫乐派风格的差异以及了解相关代表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的特点,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表现要素去分析作品,这都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
根据学情,我这节课确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能认真聆听本节课相关的欧洲音乐,通过小组讨论简单分析古典时期音乐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差异,了解民族乐派的定义;了解贝多芬、肖邦的生平及创作成就,欣赏《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合唱片段并知道相关的演唱形式,欣赏《C小调革命练习曲》;学唱欢乐颂的主题曲。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感觉教学目标的达成率还是挺高的,但是有些地方我讲解的还不是很到位,可能有些同学听的不是很清晰。
在课的一开始我选择情景导入,即在学生进教室的时候我选择播放贝多芬的《浪漫曲》我觉得我截取的时间有点短,因为我发现很多同学还未到齐的时候音乐已经结束了,所以我不得不从头再放。这一点值得我去注意。学生对这首乐曲的情绪特点把握的还是很到位的,感觉很抒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这为我课题的引出做好了铺垫。既然课题是《从古典走向浪漫》,那么我新课的第一环节便是要让学生了解古典与浪漫乐派风格的差异。
首先我在钢琴上弹两个片段,让学生从第一听觉上判断两个片段所属的音乐时期,由于我找的片段比较具有典型性,所以这一部分没有太多问题。下面我让学生对古典与浪漫乐派进行一下文理分科,学生便初步对古典与浪漫的风格有了了解,知道古典相对理性,逻辑性思维比较强,浪漫的则更自由抒情一点。这也是我个人比较满意的地方,因为下面带学生用音乐的表现要素再分析时就会容易很多。在音乐分析时我主要根据谱例分析了三点,一是音乐情绪上;二是旋律的横向(包括倚音运用的效果)与纵向发展上,三是左手伴奏音型上的特点学生还是能感受到古典与浪漫风格的差异性的。然后再引出差异性的历史原因,学生感受会更深刻些。但是我个人觉得上课时这三点我都提到了,但是讲的有点急,下次可以再深入的分析下。这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课堂的第三部分便是重点部分:欣赏贝九及革命练习曲。既然题目是古典走向浪漫,那么就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一贝多芬,因为他起到了桥梁性的作用,学生对他的了解也更多些。在人物介绍时,我讲了很多贝多芬小时候的故事,我发现学生比较安静,很乐意听,课党纪律好很多,这在今后的人物讲解时可以多安排一些像这样的趣味小故事。紧接着让学生欣赏贝九的合唱部分,让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内容以及演唱形式。这里我主要想让学生明白我们所欣赏具体的章节及内容,不要一首作品欣赏完了还不清楚是那一段,其次演唱形式的了解是必要的,这是贝九的创举之处,开创了在交响曲中加入了人声,用这样的大规模表达的是和席勒先生共同所追求的:多一点爱,少一点恨。最后大家把主题唱一下,这个环节我做的不是很好,发现很多同学看不清ppt上的歌词,其次在唱歌前没有一些准备活动,以至于唱歌时学生的声音状态位置不对,声音很小。在以后歌唱教学时,这是我值得注意的地方,应加一些练声的准备活动。
《革命练习曲》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播放了演奏视频,让学生直接感受音乐的情绪,一种激昂悲壮的情绪,再介绍作品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就能从情绪上更深入的理解了。紧接着问问学生作曲家是怎样用钢琴来表达的?我主要从左右手的技巧上,以及调式的转换上带学生分析,到这个时候我发现,我讲的太白话,缺少了专业术语的支撑,使我在表达上不够严谨。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规范的地方。最后就是肖邦的人物视频介绍,主要突出爱国主义,从而引出民族乐派的定义。新课部分就讲了这么多,最后给学生安排了练习题,在最后的音响题中我加入了印象派的作品,增加一点难度,引导下一时期印象派与浪漫派的区别,音乐色彩的朦胧感,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整节课我个人觉得我的教学逻辑还是比较清楚,可能中间还有很多不足,但每个环节的衔接我都有认真考虑,可惜我觉得我在口头表达上还有点欠缺,表达的不够清晰,严谨,这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其次就是细节部分我做的不是很到位,比如在ppt的制作上,字体的大小(要考虑后排的同学)重点字体是否标红,音频所截的长短,视频截的所需点等等都应该是值得留心检查的地方,应该更加细微一些。作为教师,为人师表,你对教学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所以这些在备课与教学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规范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