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二)》教学反思——苑中原

文 / 苑中原 责编 / 苑中原 2015-12-18 点击 9780

细胞增殖(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个经典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中重要的实验之一,它是在已经完成了显微镜使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鉴定植物细胞中的脂肪组织的实验基础上并已充分学习并掌握了细胞核、细胞器的微观结构的功能,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的实验。本节实验内容承接上一节课的分裂过程的理论讲解,同时实际观察到的图像与书上的理论模型图有一定的出入,因此需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应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才能够保证实验顺利的基础上有效观察。根据教学的进度本课时还需要处理动植物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及无丝分裂。内容相对繁杂,需要通过教材和知识的梳理,构建出一条清晰的教学脉络,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二、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我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掌握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明确操作步骤的目的;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说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了解无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2.教学设计及流程

本课时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和知识掌握设计的教学顺序为实验观察、动植物有丝分裂比较和无丝分裂。考虑到装片的制作和观察的难度和效果,以及均为微观的现象学生也无经验可以借鉴,本课多次采用视频或动画帮助学生了解细胞有丝分解的实际过程。根据实际教学进度需要①本次课程实验内容设计为理论推演和视频观察总结相结合的教学。②通过动植物细胞本身结构上的区别和功能,并通过动画和分裂图分析并总结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③通过动画使学生自我总结出无丝分裂的一般过程,通过有丝分裂概念和分裂过程总结出无丝分裂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及反思

    1.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分析,构建实验主体内容,充分预设可能遇到问题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虽然没有真正的动手实验但是依然需要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实验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希望能够通过实验目的和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几个实验的经验能够推出选材、设备、结果的问题因此设计了三个问题作为引入①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最合适?②选择什么器材?③更具以往经验为了能够清晰看到图像,达到实验的目的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才可以?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基本可以得出①观察细胞分裂需要寻找分裂旺盛的部位。通过进一步的引导讨论还需要无色部位,确定根尖为观察对象。②微观现象(细胞水平)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③制作的装片能够有效地突出染色体所以需要染色,为了防止图像之间相互遮盖和透光需要使细胞分散开来。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忽略了一个问题是在鉴定、观察植物细胞中的脂肪组织实验中要求的是制作的切片尽量的薄,可以使光线透过,方便观察,因此在讨论如何能够防止图像相互遮盖问题时大部分学生提出了制作较薄的切片并染色观察的思路。虽经过充分的讨论对这一思路进行的否决,但是从现有教学和学生知识储备来看能够提出的最佳方案,但是在备课过程中忽略的这一问题,说明在备课过程中没有成分考虑到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可能产生的思维定式。

2.视频、动画将抽象过程具体化

    设计时希望通过实验视频和模拟动画将可能上文字描述的抽象操作流程和细胞变化形象话、具体化学生通过观看视视频自我总结出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流程、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以及无丝分裂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基本完成了预设,但是在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在课堂上为了保证时间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这部分内容。

3.通过新课复习旧知,充分讨论、质疑解决新问题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实验的一大常见问题就是即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装片制作,在显微观察时依然无法成功在视野中找到观察目标,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充分掌握上一课时中对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的有效掌握。因此在设计时通过两幅图片并设计问题通过复习旧知解决新问题。①视野中存在大量细胞但是找不到真在分裂的细胞——复习细胞周期的概念和应观察对象的细胞特征。②将视野中的细胞标明其所在的时期并说明判断依据——由于模型图和观察图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充分了解每一时期特征(上一课时内容),且才能解决。此部分内容给了学生充分时间去互相讨论并给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并且相互之处可能存在的问题来完成旧知的复习并解决新问题。

4.利用概念和核心描述解决问题

      什么是无丝分裂?为什么叫无丝分裂?这个问题的提出会让学生毫无准备,因为完全没有学过,课本也无明确描述,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设计了有丝分裂为什么叫有丝分裂?由此引导出无丝分裂的名称由来和特点。观察细胞分裂图像是中期图像是学生争议最大的一个。课本上描述“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但是模型图片确是整条染色体都整其排列,使得学生忽略了“着丝点”三字,而实际图像染色体的排布看起来杂乱无章,很多学生因此不敢判定此时细胞处于什么时期。这也说明日常教学中需要重视核心概念的教学,引导充分挖掘概念中的内容,以免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出现。

 

四、总结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和活动层层递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能够跟上教学进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简单基础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引导学生能够构建出知识的主体,教师主要解决学生认知中的障碍,是课堂的引导者。

    课堂教学中问题和语言的设计还不够精炼,没能充分挖掘课堂时间的效益,部分内容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没能充分展开,没有完全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暴露出学习中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