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教学反思
童 琳
(一)教学目标设计反思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市场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并说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分析规范市场秩序和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辩证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powerpoint),通过图片、新闻、案例启发等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市场配置资源”的生动情景;引导学生自学、互学、讨论,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情境模拟,深化学生对规范市场秩序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以公正、公平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观念,以及诚信为本的观念。
通过之后的实际教学证明这一教学目标还是可行的,既符合新课程教学标准,也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
(二)教学过程反思
1、导入反思
【教学过程重现】
播放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指挥部发布关于救灾物资发放管理办法的视频。
师:平时,老百姓是在市场或超市里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但在汶川、玉树地震时,救灾车辆统一把救灾物资卸载到集散点,由政府统一配送到乡镇一级,再组织人力送到每一条村。材料中,对资源采取什么手段进行配置?
生:(略)
师:除了计划,还有什么手段可以分配资源?(自学课文)
生:(略)
师:不管是计划还是市场,都是分配资源的一种手段。为什么要对资源进行分配?
生:(略)
师:资源是有限的,人的需求是无限的。为了让有限的资源能够满足人类无限的需求,需要将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师:(版书)一、资源合理配置
1、为什么
2、怎样做
从实际教学来看,问题的设计比较通俗易懂,且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这一导入比较好地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生的兴趣。但是,该导入所选用的背景“玉树地震“属于较为久远的事例,就政治学科时效性的特点而言,不是非常恰当的事例。
2、重难点教学反思
本框题的重难点主要是市场调节如何配置资源及其优点和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我主要是通过问题导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重现1】
师:(问题探究)市场又是如何去配置资源的呢?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是什么?
(情境探究)温哥华:地震吓坏民众,“求生包”订单大增
【思考】(1)如果你是某公司(从事“求生包”所需物资的生产)的决策机构成员,你们会关注哪些市场信息?
(2)你会如何决策?为什么?
(3)面对竞争,你有何制胜妙招?
……
【教学过程重现2】
情境假想一:假设赈灾物资全部由市场调节,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景假想二:毒品,枪支等危险品如果由市场自由调节生产,那会出现什么情况?
师(归纳):这些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哪些弊端?
师:该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呢?
……
这是新授课内容中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上存在困惑,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无从下手。最后只能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归纳答案。
从实际教学来看,该部分的设计,应该说达到了教材的要求,教学过程中“亮点”的地方是:通过设问,启发学生自己深入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教学循序渐进,学生对有些问题的探究比较深刻、有创新性。但我仍觉得有一些缺憾。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借班上课,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熟知,配合度不是很令人满意,有时会出现少许的冷场。
3、小结反思
课堂小结这个环节我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策略,让学生自主地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复述,教师仅作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从实际教学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整理、复述较为准确、全面,反映他们已经很好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这一环节的教学,个人觉得还是很满意的。
经过这次课堂教学的反思,我再次体会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才发现学生其实没那么差,总是以为学生不会讲,讲不好,讲多了会浪费时间,导致不敢尝试放开让学生讲。学生积极性需要老师去激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学还是要从学生出发,采取最适合学生接受的方式,善于鼓励,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上课时扶放相伴。所谓“扶”,就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善于诱导,适时点拨。所谓“放”,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自己学习、体会、交流、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探索、体会、创新。
当然,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本框内容思考性、理论性比较强,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分析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一点我就感到有些不足。另外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比较多,以后应当有选择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背景资料或者让他们提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