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启示中反思,在启示中成长--唐晓红

文 / 唐晓红 责编 / 祁天乐 2015-12-20 点击 8304

    这次学校举行的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既是对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基本功的一次“考试”,也是推动教师不断进步的外在动力。正如美国作家玛丽·伦克·贾隆格和琼·P.伊森伯格合著的《是什么让教师不断进步---教师故事启示录》中所传达的,教师“在启示中反思教学实践,在反思中成长为专家级教师”。一个教师要想获得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不仅仅要多学习多看书,而要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力求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完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加速自己的专业发展与成长,使自己不断向一名优秀教师迈进。

    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教学内容是«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三单元,话题是Cultural differences(文化差异)。我一开始明确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学生能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实例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在情感和态度方面,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正确理解并谈论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和习惯。在文化意识方面,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中西方语言和文化差异,感受英语的语言魅力。

    针对授课内容,我采用的是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和以学生为基础的教学思路(learner-based)。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边互动,创设一个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英语语言能力,特别是英语交际能力。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

    导入部分,选用电影«私人定制»中一个片段,展示了泰国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动的图片展示中国人以及其他国家人们见面寒暄、打招呼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然引出本节课话题。快速阅读训练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对话内容,并找出文中提到的关于文化差异的例子。细节阅读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有分角色朗读,有边听录音边阅读,也有默读。了解他国文化差异的同时,我还呈现中国传统婚礼、元宵节、手势语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并思考。任务型阅读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词汇的掌握。而小组间的比赛则以“动态”的形式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采访同伴,了解更多的关于文化差异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组内分工,确定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以及各自的国籍,并在纸上写出相关的问题和回答。在小组操练的过程中,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了提高。

    这节课的教学启示和反思如下:

    1、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活动。每一个任务都要围绕学习者“学”而设计,由浅入深,从简到难,形式多样,设计合理,并有层次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以人们打招呼的方式进行导入,选取了电影中的片段和一些生动的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进入到本课的学习。这节课,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习得了语言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掌握了相应的阅读策略,还理解和掌握了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普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始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体验、实践、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英语做事情,这个过程培养他们与人相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在本节课中,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体。我通过一系列的阅读训练引导学生理解各国的文化差异,掌握阅读技巧,形成对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阅读之后,我设计了一个竞赛的形式来巩固所学。规则如下:学生被分成4组,任何一个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正确回答8道题中的一题,就可以为小组加10分或20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争先恐后回答问题,争取为所在的小组加分,整个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根据各小组得分评选出优胜组,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了过程性评价的良好效果。

    3、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语言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快速阅读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查找信息和理解篇章结构的能力;精读则使学生掌握文中包含的信息,深层次理解文章内容。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训练题难易结合,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让他们因为这种喜悦而对阅读理解有一种持久的热情。课堂中,教师起到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要拓展话题的广度和深度,适量扩充信息,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节阅读课,我根据课文的话题,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这样的阅读训练促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高度集中,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发展。另外,我还在课文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让学生领略到阅读的快乐,并在语言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语言知识。

    4、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学以致用。新教材知识面广,涉及的话题很新,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真正地让学生动脑筋,主动参与交际。小组合作合作学习突出语言的运用,重视语言的实践性和语言能力的获得。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协调,相互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我设计了采访的任务,让学生采访来自于英国、美国、韩国、文莱等国家的同伴,以了解更多的关于文化差异的知识。学生进行组内分工,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将问题和回答写在学案纸上,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了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都有了提高,形成了有效的语言输出。

    5、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最大可能地挖掘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与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本节课,我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学习其他国家风俗习惯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婚礼习俗、节日习俗、手势语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笔者与学生讨论“面对文化差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个问题时,学生很自然地有了独立思考和判断后得出的答案。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觉得本节课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效果。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班上课,不熟悉学生,也没有把学生的最好的状态激发出来;如果学生课前能够多了解更多关于文化的信息,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教学效果也会更好;二是小组合作时,部分小组的学生的任务感不强,应该多进行指导并通过更好的方式去激发这些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三是学生准备采访的时间不够充分,因为时间关系,部分准备好的学生没有机会到全班面前展示。

    以上是这次赛课后的一点思考。希望自己今后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