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元素的重要化合物是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热点,而氨气是氮元素重要化合物之一,近年来高考命题涉及到氨的性质、制备、用途,铵根离子的检验及铵盐的性质等,所以在做课程设计时对课程作了如下安排:这节课主要学习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喷泉实验作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目标达到、时间把握合理,总体来说比较成功。下面,我从两个方面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注重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观看视频、自主探究等环节来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喷泉实验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现象分析喷泉形成原因,感受氨的溶解性的同时,注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了解的不同的气体在遇到相应的吸收剂时也可能形成喷泉实验;通过分析不同的喷泉实验装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同时感受化学实验的“美”和化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做的重大贡献,从而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
2、教学主线清晰
在做教学设计时,确定了以性质决定用途为教学主线,因为氨和铵盐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所以在学习完氨的有关性质之后再来学习铵盐,可能更容易理解,而氨的实验室制法则是由铵盐的性质得出,这样的课程结构安排可能更合理。让学生通过学习氨的性质了解到氨的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尾气处理方法,以及氨的干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通过教师引导复习回顾,加深学生对氨的性质的认识,并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
二、不足
1、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喷泉实验,考虑到观察现象更清晰、方便,采用了视频播放而没有现场演示,使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直观感受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还是在课堂上当堂演示,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能积极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展示预习效果、探究结果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已经掌握。但个别不善于发言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掌握在当堂并没有得到反馈信息,又待于作业和以后练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