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高考改革,转变教育观念
——记一节校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2015年12月16日上午第五节,我在高一11班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这也是我参加学校课堂教学大赛的赛课。
教学无小事,处处有反思。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头戏,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它被广泛地视为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更是教师成长和教师发展学校的动力。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 + 反思 = 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从中可见,教学反思也就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以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针对这一节课,我作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处。
1、“五严”背景下化学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突出(高一、高二化学课时为每周3节),如何解决和协调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问题。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和自学的学习过程视频,让新授课变成形式上知识点的复习课,但是一定要区别于习题形式的复习课。只有自主学习之后,上课时才有更多兴奋点和愉悦感,从而积极地养成新的自主学习习惯。
2、“五严”背景下课时少了,提问和讨论的时间是否相应减少?本节化学性质课的设计恰好相反,学生自主和讨论的时间变多了。对学生而言,这节课是在已有“模糊知识”的基础上充实和完善,是小组成员间各种“模糊知识”的碰撞和整合,以期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和网络化,更重要的是目标被学生完全内化。
3、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与否,如何检查和讲解,如何选题、选什么样的题,显得尤为重要。例题和习题既要注重经典,更要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盲点。
4、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强化难点,设置悬疑,激发兴趣,设置了前课质疑;为了更好地解决原教材中部分知识的缺乏,增加了实验室制取氨气和喷泉实验的录像,这样为后面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提供了事实依据,从而更好的达到学习目标。
二、不足之处。
本次校内公开课,因为种种原因,准备仍然不够充分。对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不够升入。实验拓展还很不够。课时安排略紧,最后习题处理比较仓促,未能进一步强化。这些都要及时调整,不断完善。
只有反思教学的不足之处,教师才能得到提升。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再教学积累经验,吃一堑,长一智。
三、教学机智。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基本上是教师——学生的单向传递,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曾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学生听;第二种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所以,我们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该由单一转向多向,即同学教师,同学同学,同学社会,应由课堂转向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一体化,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立体大课堂。
在每节课的40分钟内,目前基本上都是教师用于讲课,而在美国,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不“承包”学生的学习,教师不再以讲为主,而是以导为主,变“讲师”为“导师”,学生不再以听、抄、记为主,而是以练、思为主,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自己阅读、思考、质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象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的那样:“能看见的东西用视觉,有气味的东西用嗅觉有滋味的东西用味觉,能感触到的东西用触觉”,使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流进学生的心田,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课堂观。
我个人认为:目前在“五严”背景下,我们的课程应该分为三部分:前课、课堂、后课。我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该围绕这三个课程板块去准备和安排,要做到“三指导、三质疑、三反馈”,并且落到实处,做实做细。
前课是整个课程教学安排的重点、核心和保障!没有前课学生的自主学习、质疑、讨论,就不可能有课堂的高质高效。但是并非只靠学生自己盲目预习,必须依靠教师的全面细致的指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课前,教师应该提前将详尽的课时进度告诉学生,并且做出详细的自主学习环节的要求,加强对科代表和学习型小组工作的指导,强调《个人质疑本》的有效使用,真正把前课的自主学习、归纳质疑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开学初期,更要严格细致,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及时反馈点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就会顺势而下、一气呵成。
课堂是学生自主合作讨论的平台,有了前课的坚实准备,才会有课堂讨论的精彩纷呈、事半功倍。课堂上,教师更要加强对前课自主学习质疑工作进行评价反馈,将前课中自主质疑的典型要点问题提出(或者引导学生自行提出),再指导合作小组讨论探究、交流思想和方法,在过程中充分提升每一个同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题方法。教师要及时观察并捕捉到一些典型案例(无论对错),在班级内充分展示,从而“借题发挥”、“借力打力”、举一反三,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最后教师要适时地加以提示引导、点评反馈,从而激发学生无限的潜力,形成良性循环。
后课是在课堂讨论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及时的复习整理归纳,将课堂上的精彩纷呈梳理记录,并且加强自我训练和拓展提升,从而和前课、课堂连为一体,有机整合,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到“1+1大于2”,并且在最后的反馈评价中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为下一节前课做好很坚实的思想准备。
俗话说: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在“五严”的大背景下,我们教师面对与其说是困惑和挑战,还不如说是一种机遇,只我以已积极的心态正视我们的问题,研究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创造出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地。
四、完善 “再教设计”。
附:4-4氨 硫酸 硝酸(第1课时)教学设计
(略,详见相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