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第2课时》教学反思——李珊珊

文 / 宋光丽 责编 / 宋光丽 2015-12-21 点击 12208

 

《细胞增殖第2课时》教学反思

        本次赛课是《细胞增殖》第2课时的内容,包括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无丝分裂以及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内容比较多,相互之间有关联但仍相对独立。如何把三个内容串联起来是我首先考虑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衔接过渡能否自然顺利影响到整节课的脉络和结构,最终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1第五章的内容,细胞增殖部分的核心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行为的变化特点,可以通过构建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模型来深入理解。此外,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相对复杂,学生不仅要会操作,更应弄清每一步操作的原理,知其所以然才能灵活应用。

二、学情分析

        赛课内容为《细胞增殖》的第2课时,学生已学过细胞周期的概念及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所以首先应唤醒记忆,温故而知新。

        赛课当天刚一接触高一(13)班的学生,就发现有很多同学乐意与老师交流,于是我就大胆的以导为主,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三、教学设计

    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画引入,唤醒学生对之前内容的回忆。以问题“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有什么区别?”过渡,自然的让学生借助旧知和动画自己说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

    2、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同时呈现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动画,观看后小组讨论,尝试小结。通过小组汇报和补充纠正归纳完善并及时反馈。

    3、无丝分裂

        通过观看动画学生自主发现无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4、观察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以分裂模式图引导“能否观察到真实的有丝分裂图像呢?”过渡到实验,让学生先发散思维,说说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如何操作,再自学课本,师生共同探讨。

四、教学反思

    1、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整体来说本节课在串联前后知识以及重难点上的教学设计还是有一些特点的。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迁移,并根据教学过程中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精心设计了多种师生互动模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自学,展示成果;学生观察动画展示,描述特点;合作讨论;教师讲述等,使课堂形式多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整个教学环节上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释疑者的作用。另外,我适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评价,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或回答问题、或合作讨论、或自主阅读,将课堂交给学生,课堂效率较高。尤其在学生展示环节中,一个知识点的说法错误、教具使用的错误都可以引来很多学生的质疑、讨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目了然。由此说明学生在课堂紧跟教师的引导,逐步思考、层层探究,是有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的。

    3、较成功的教学设计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十分抽象、微观,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困难。因此,我很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优化和过渡,注重知识的串联和并联,类比归纳。尤其是通过课件演示动植物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了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发展和巩固。

    4、存在的不足

        1、由于课时的限制和实验条件的不足不能让学生动手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效果不太理想。

        2、没有设计学案,因此没有将知识形成框架,如比较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异同,就没有呈现出比较表格,而是布置学生课后自己列表整理,希望借此提高学生设计概括的能力,但不知效果如何。

        3、有些学生在展示环节中或回答问题时习惯于从书上读,缺乏自己的加工。

        4、因为本节课内容量大,课堂时间紧迫,有时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耐心引导,有些操之过急,并没有能够顺应学生思维的节奏。

        总之,本节课基本上是一节能体现课改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能力培养的生物课。但教学设计中还需对教材进一步的挖掘整合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