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先生》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中“一花一世界”板块的一篇回忆性写人散文。本文可读性很强,学生初读本文也没有困难,但要真正深入作品,把握人物的精神内涵,理清文章的深层意蕴,却并不容易,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重点围绕“文章写了什么”以及“文章是怎么写的”这两大问题,用“我认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 )的人”这一核心问题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金岳霖先生的特点;用“我们能从汪曾祺先生对金岳霖先生的描写中学到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本文的写法。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文本研读法与讨论法,鼓励学生思考与探讨,学生们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答案并加以阐释。有同学从金岳霖先生与学生在课堂上的问答中看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机智的人;有同学从金岳霖先生与学生林国达、挚友林徽因的交往中看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有同学从金岳霖先生养斗鸡,搜罗大梨、大石榴看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还有同学认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有些奇怪的人,因为他对枯燥的逻辑学情有独钟,外貌也很独特。
在学生回答完之后,我会进行一定的点评与补充。例如,当同学提到金岳霖先生对枯燥的逻辑学情有独钟时,我引导学生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对待他研究的学问与他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真正以此为乐,这也恰恰说明了金岳霖先生对待他的学问有真爱、有深情。汪曾祺先生在《怀念沈从文先生》一文中曾经记录了沈从文先生对西南联大一批知识分子的评价, “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正是因为对学问的深情与挚爱,金岳霖先生才能始终保持一个从西南联大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本色,洋溢着一个人灵魂深处的文化芬芳;西南联大才能成为被无数人怀恋的联大。
当有同学提到金岳霖先生略显奇怪的外貌与不拘小节的行为时,我引入《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贾雨村之口阐发的对人物的划分,“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若大仁者,则应运而生,大恶者,则应劫而生。运生世治,劫生世危。尧,舜,禹,汤,文,武,周,召,孔,孟,董,韩,周,程,张,朱,皆应运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纣,始皇,王莽,曹操,桓温,安禄山,秦桧等,皆应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恶者,挠乱天下。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如前代之许由,陶潜,阮籍,嵇康,刘伶,王谢二族,顾虎头,陈后主,唐明皇,宋徽宗,刘庭芝,温飞卿,米南宫,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再如李龟年,黄幡绰,敬新磨,卓文君,红拂,薛涛,崔莺,朝云之流,此皆易地则同之人也。"我引导同学们思考,也许金岳霖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在逻辑学方面的才华可谓“聪俊灵秀,在万万人之上。”他在外貌上的独特、在行为上的不拘小节可被理解为“乖僻邪谬,在万万人之下”,“乖”在古代汉语中的本义是“违背,不一致”,金岳霖先生有其违背世俗,与常人不一样的地方。金岳霖先生的老朋友、老同事、老知己冯友兰先生在《怀念金岳霖先生》一文中也曾说“金先生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烂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我认为,这几句话可以概括嵇康的风度。这几句话对于金先生的风度也完全可以适用。”金岳霖先生是一个真正才华出众且天真烂漫之人。明代文学家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另一个明代文学家袁宏道也曾表达过相似的意思,“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金岳霖先生那些小小的癖好与怪异之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恰恰是其真性情的体现。
当同学提到《怀念金岳霖先生》中除金岳霖先生外的其他人物如沈从文、闻一多、朱自清时,我引导他们去触摸那样一群知识分子的灵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执着于自己的梦想,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冯友兰先生曾用“违千夫之诺诺 作一士之谔谔”来概括西南联大人的风骨,陈寅恪先生也曾提出,“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我希望引导同学们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真正成为一名拥有 “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钱理群先生语)的人。最后,我和同学们分享了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有真趣、有赤子之心的人。我还想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角度思考本文特别吸引人的原因,启发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捕捉到独特而真实的细节,“眼到”而后“心到”。正如汪曾祺先生自己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作家,童年生活是起决定作用的。首先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心,什么都想看看。要到处看,到处听,到处闻,到处嗅,一颗心永远为一种新鲜颜色、新鲜声音、新鲜气味而跳动。用感官去吃各种印象。”
认真反思这节课,我在对学生作答的回应以及时间的掌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也不是太好,关于本文的写法没有展开充分讨论,因此学生在这方面可能收获有限。希望今后能够在三尺讲台不断成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