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组2015“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报道

文 / 李安静 责编 / 李安静 2015-12-23 点击 8708

生物组2015“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报道


  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强学科教学研讨,落实青蓝工程的“一帮一”目标,2015年12月17日我校生物组积极谋划并组织了首届“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活动。
  这次活动中,教研组反复斟酌选题,最终确定为苏教版必修一《细胞增殖(第二课时)》。因为该课题很好地反映了生物学科思想,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深刻思维。同时,还利于全面考查教师的课堂驾驭和活动组织等学科教学能力。
此外,也能很好地展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过程。

  对于活动场地,教研组也做了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为录播教室。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录播资料便于开课教师自己回看,在自我反思中成长;二是促进青年教师分享互学,在交流中共同提高;三是解决评委课务冲突,教学“帮扶”两不误;四是利于教研资料的实践生成,为后续教研积累资料;五是提高师徒结对再指导的有效性,作为教学指导的具体抓手。

  本次活动,本组的六位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共同切磋了教学技艺,加深了教学思考。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刘维红、高婷婷、宋光丽

    二等奖:李珊珊、李安静、苑中原

    最终代表生物组,推荐参加学校上展示课的老师:宋光丽


  高婷婷老师的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需要有一根贯穿前后的主线,没有主线的课堂缺乏逻辑和灵魂。因此,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比较多的难点,她精心设置了三条主线:课堂教学主线、课堂教学过程中主线、课堂归纳主线。先通过一段视频回顾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引导学生看书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接着抛出问题、播放植物有丝分裂的动画,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归纳出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苑中原老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和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能够跟上教学进度。课堂上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简单基础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将学生作为构建知识的主体,教师主要解决学生认知中的障碍,是课堂的引导者。他引导学生自我分析,构建实验主体内容,充分预设可能遇到问题;利用视频、动画将抽象过程具体化;通过新课复习旧知,充分讨论、质疑解决新问题;利用概念和核心描述解决问题。 

       
  宋光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等完成学习内容的学习,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她以有丝分裂的实质为主线,首先引导学生得出有丝分裂的关键问题就是实现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从而保持亲子代细胞在遗传性状上的稳定性。然后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分裂图像,总结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都是一致的。最后通过一系列问题,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过程。

  李珊珊老师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优化和过渡,注重知识的串联和并联,类比归纳。尤其是通过课件演示动植物的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了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较好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发展和巩固。
      
  刘维红老师充分考虑学情,有意识地全程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如复习题目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启发新知。两个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教学中,基本让学生自主先学,然后,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在问题和表格的导引下,教师适时引导,梳理出相关内容。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学生间的团结合作较好,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从最后的探究题目和实验操作题目纠错的反馈来看,学生整体掌握较好,达到了预期效果,突破了本节的重难点。
      
  李安静老师通过多样化的学生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加深对重点内容的把握。她基于学生的学情设置梯度性问题,驱动思考;创设“边做边学”模拟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体验实验操作;利用物理模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通过播放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3D动画,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联系细胞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学科思想,引导学生比较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的不同,进而引导其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性。
     
  
  本次活动扎实有效、共享互学,参赛的六位生物老师各有所长,师生的收获都很大。通过这次活动,青年教师践行了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经验,升腾了教学热情,在专业成长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