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2015“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总结

文 / 张小英 责编 / 张小英 2016-01-05 点击 8105

欣慰与遗憾

——南京十三中“行知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语文组比赛总结

 

语文组   王夫成

 

      南京十三中“行知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语文组共有15位选手参加。由于参赛选手多,听课任务重,我们依据选手所在年级将选手分为三组,于12月17日同时比赛。高一年级选手教学文本选的是必修二中的汪曾祺的名篇《金岳霖先生》,高二是《现代散文选读》萧红的《春意挂上了树梢》,而高三选的是语文读本四中周涛的《文章武谈》。

      语文组15位选手共同表现出较好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在文本理解把握,教学设计环节缜密、概括提炼训练等方面,普遍显示出“吃透”的功夫。高一年级的杨贝贝老师,围绕“我认为金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主脑问题,引导学生爬梳文本,筛选提炼概括信息,中间又有老师的阅读分享与材料穿插,使课堂既立足于文本又跳脱于文本,放得开又收得拢,是浅文深教的可贵尝试。这对于一位刚入职的年轻老师尤其难能可贵。高二年级王娟老师上课紧扣“春意”组织教学有板有眼不枝不蔓、高三年级熊放放老师抓住题目中的“武”一字立课、进行主旨探究,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耳目一新的印象。初赛结束后,经评委老师评定,决定推选熊放放、王娟和杨贝贝三位老师代表语文组参加学校决赛。

      12月28日上午,决赛在学校录播室进行。三位老师均执教《现代散文选读》中刘志成的名篇《怀念红狐》。三位老师思路各不相同,各展其长,各有亮色。王娟老师对学生阅读文本产生的质疑进行归类研究,在进行问题讨论时老师又能以“我”的感情变化进行贯穿统领全局,从而使整个的教学流程形散而神聚。熊放放老师引领学生从梳理基本情节入手,然后围绕文章5、6两节红狐的叫声、动作和神态有何不同以及带给“我”的不同感受作重点分析,将动物本能自然升华为崇高人性,教学设计坡度合理,高度适中。杨贝贝老师仍用教学《金岳霖先生》的思路,以主问题“最打动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会打动你?”引发学生参与并热议,进而拾级而上探究“我知道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经走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的丰富意蕴。又如教者教学《金岳霖先生》精心引入课外材料,这一次杨老师选择的课外材料《老鼠有个好收成》也起到了预期效果。三名选手体现了语文组教师潜心开掘文本、精心设计架构、苦心经营细节的总体追求。

     回顾十多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课堂学习状况,我们在欣慰和惊喜的同时,也为年轻老师在文本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而遗憾。这些不足倘不弥补,教学上想突破门限化鱼成龙呈现大的气象,难矣!概而言之:

      一、受积习和保守观念禁锢,我们的教学设计还是不能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板块的组织和教学材料的引入考虑的仍然是“我怎样教才更能显示自己的长处和亮点”,而不是“学生怎样学才更感兴趣效果更好发展更大”,思考问题的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课堂状态完全不同。前者牵强生硬,后者顺乎自然;前者教师表演——自说自话,后者教师导演——师生以及生生互动;前者是一潭死水,后者是活泼泼的清泉;前者教师劳而无功,后者教师轻松自在“逍遥得像个国王”。教学设计请从“学生的学”的角度考虑!

      二、对教材理解分析不透,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特感悟。教学如果贪图省事从网上download一点别人的观点,或改造是用别人的教案,这样势必造成用教材教和驾驭课堂、评价学情时力不从心,课堂上定然无暇科学分配自己的注意。我们建议,即使是年轻老师,也要尽量丢开拐杖独立解读文本,哪怕开始的解读有所偏缪,也比拾人牙慧宝贵。教学设计也当得上“如是我读”这个标签,要读出个“我”来!

      三、文本的解读功力来自于底蕴。拿着菜刀和舞着板斧劈木柴肯定结果不一样。我们希望年轻的老师在解读文本时个个是板斧舞动生风的李逵!底蕴来自于大量的阅读和思考。昨天笔者在教研组群里贴出了曹勇军老师2015年的阅读书单,相信大家都很受震撼,要知道这是曹老师在完成两本书和二十几篇文章之外的阅读!教语文的不语不文,教给学生什么呢?

      四、周涛在《文章武谈》中说:“写文章和敲石头一样,死敲不行。一锤子下去,只砸出一个白点,十几锤下去,石头表皮剥落了一层,里头还是团团一体。敲石头要称看清纹路,摸准纹理,石头虽硬,长势有纹,纹里有结,就势一击,迸然四碎。”他以“石理”谈“文理”,讲不能用蛮力,要识得“理”,用巧劲。“理” 是什么?段注《说文解字》曰:“治玉也。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凡天下一事一物、必推其情至于无憾而后即安,是之谓天理,是之谓善治。”“理”即内在的规律,设计教学要识文章之“理”,这叫“因其固然”,叫“因文而教”。开始时识“理”较难,建议年轻老师不妨多观摩一些优秀教学设计和经典课堂实录。事实上,我们组有的老师的课也很值得揣摩借鉴,如曹勇军老师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季江勇老师的《阿房宫赋》、石群英老师的《听听那冷雨》等,堪称优秀课例。“观千剑而后识器”,见得多了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那是便可独立独特自主自由地设计了。下面列举笔者喜欢常常观摩或阅读的十个经典课例,大家可按图索骥从网上下载观看录相或阅读课堂实录。

1.朱震国  《差不多先生传》

2.韩  军  《大堰河——我的保姆》

3.王崧舟   《长相思》(小学)

4.邬建芳   《再别康桥》

5.宁鸿彬   《皇帝的新装》

6.钱梦龙   《愚公移山》

7.程  翔   《孔乙己》

8.余映潮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9.魏  星    《清平乐·村居》(小学)

10.胡明道   《花的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