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参赛感言(特等奖获得者肖辉)

文 / 杨维风 责编 / 未知 2016-01-09 点击 8802

“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参赛体会

 肖辉

  2015年12月学校举行了“行知杯”教学大赛。我有幸进入了复赛,获得了理科组特等奖。回顾为了准备比赛一路走来的历程,说一说我在赛前、赛中、赛后的诸多感触吧。 

  感触一:三尺讲台令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们既要脚踏实地,更要充满自信。 

  初赛结果公布,我进入了复赛。这个结果有点出乎意料。因为赛课之初就没有想过要进入复赛,所以初赛时感觉轻松自如的上完了一节课。当时自我感觉课堂自然顺畅。事后,当看到别的同事的板书(评委的照片),课件等,才感觉自己的课堂存在诸多问题。于是,在后来的教学反思中,我认认真真回顾了自己的整个课堂。从设计,到重难点的突出突破,到问题的设置和提问的方式,到课件的制作,到最后的板书等等,做了细致的反思总结。突然发觉,不比较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差距,不反思就不知道哪里可以改进提升。虽然进入了复赛,但是初赛的体验让我清醒地认识了自己。

  既然进入了复赛,那就好好准备。不能再像初赛时那样,留下太多遗憾。当下决定抛弃一切杂念,好好准备,加油实干。 

  感触二: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复赛的课题是《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这是一堂概念课。这节课概念抽象,比较难理解,教学对象又是普通班学生,这对教学的设计提出了考验。两年前曾经上过这个课题,当时的感受就是建构知识的过程很难很乱,教学过程不断反复炒冷饭,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现在该如何突破呢?令人头疼。先是查阅资料,包括相关课题的文章,课件等,然后着手自己的构思。反复琢磨,我的教学设计构思了2天,然后写教案、制作课件。自我感觉还算顺畅。正式比赛的前一天,我试讲了一次,效果很糟糕。我蒙掉了,课堂效果完全没有达到。自己所设想的,离真实的课堂差很远。在同事的帮助下,我调整思路,重新来过。在复赛的当天早上,我又试讲了一次。这一次下来,有了点信心。正式比赛时,整个课堂感觉轻松流畅,之前的难题得到了化解。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磨课的过程,是煎熬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感触三:教后反思大有裨益

  复赛之后,我把自己的课与同课异构的另两位老师的课做了比较,拿出来跟同事一起交流。哪个环节处理的比较好,哪个环节仍有问题等等。如果再来一次,我又会如何改进。反思的过程,让我真真正正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后反思,让我受益。

  经历过这届教学大赛,在不知不觉中,我的视线延伸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教育视点也由此提升了。虽说这次赛课获得了特等奖,但我深深明白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同行们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也需要自己不断的去在业务上刻苦钻研,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扎实。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老师。”希望能和众多的年轻教师一起借助学校搭建的这个赛课平台,使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份志向、多一份精神、多一份素养、多一份品性,向“完美老师”拼搏努力。同时也祝愿学校的明天更美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