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想、敢做、让孩子来
——“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反思
王雨婷
2015年12月29日下午第二节课,我上了M2U3最后一篇文章Project,收获颇多。孩子们很给力,不怯场、勇于表现自己,敢说敢想,机智幽默,很是让我感动。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最后的“The Journalist of China”。仿造“中国好声音”的形式我创造了“中国好记者”这一教学环节,形式新颖,效果不错。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我要求他们两人一组,一个扮演记者的角色,询问问题;另一个学生扮演任何一个你所喜爱的角色,进行一段对话。这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相一致的。本课时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了解采访的框架结构,学会名副其实的采访。在这节课当中,学生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其中有一对学生他们的采访十分有趣。其中一个是扮演记者,另一个是扮演我Miss Wang。采访内容大致如下:
“记者”:“Nice to meet you! Miss Wang!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answer me some questions?”
“Miss Wang”:“Of course. Nice to meet you!”
“记者”:How can you be such a successful English teacher?
“Miss Wang”:I worked very hard and I am very close with my students.
“记者”:I have another question for you. Why are so beautiful?
“Miss Wang”:Because I stay with you, I become younger and more energetic.
“记者”:Thanks a lot! Goodbye!
“Miss Wang”:Goodbye!
他们的对话把全班同学还有后面的评委老师逗得笑得合不拢嘴,整节课的气氛都十分活跃,这个是整节课最精彩的地方。我总共请了四组同学上来进行采访,每一组都有自己扮演的不同角色,在他们进行呈现的过程中,我就在思考如何除了鼓励以外给他们每一个人一个简洁同时又有意思的评论,例如:“感谢你!帅气的巴菲特!beautiful Miss Wang!Humorous journalist!talkative journalist!”让我感动的还有两个小姑娘。一个上午已经生病了去找老班请假。后来为了及时赶回来上我的公开课,又拼命地赶回来,上课的时候也是特别积极地发言,很是感动。另一个小姑凉在下课的时候遇到我跟我说,“老师,对不起。”我很诧异,问到:“怎么啦?”她羞答答地回答道:“刚刚那个问题我没有回答上来。”那个问题其实她那么回答也没错,但是我其实希望他们能讲的是时间。在我的引导下,她还是正确的回答出来了那个时间。我笑嘻嘻地对她说:“哈哈!没有呀!你回答地很棒!”原来一个小小的细节,在老师眼里都没有什么,但是在孩子的心里却能激起千层浪呀!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关注好每一个细节,多多关心孩子,鼓励孩子。这样才能实现自己成为一名对于孩子有终身积极影响的教师的梦想。
总结一下这节公开课的优缺点。
优点:
1.教学设计合理新颖,教学重点与亮点突出。
2.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好。
3.在guessing game这块我让学生猜“我”,很好地调动了课堂氛围。
4.“The Journalist of China”形式新颖,目的明确,与Project教学目标相吻合,使Project名副其实。
缺点:
1.口头表达上还是存在语音不够标准,部分表达不够流畅地道,部分会重复的问题。
2.在“guessing game”这一板块,过得太快,没能够使全部同学看清文字描述。如果这里运用的好,应该可以为后面呈现采访这一环节提供良好的铺垫。
3.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我应该少一点提示语,让学生静心阅读,前面的教学设计时间上可以多放一些。
解决措施:
1.苦练发音和文法。每天都坚持读文章、练口语,听听力,坚持就是胜利。
2.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环环相扣,前面应该能够为后面做铺垫。
3.充分的相信学生,给他们完全自主的阅读与理解空间。扮演好调控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总言而之,这节课上下来给我最大的感触莫过于:敢想、敢做、让孩子来。“敢想”指的不仅仅是教师在构思一节公开课的时候要善于利用创新思维,将平日的所见所闻运用到教学当中,而且还意味着学生本身所具有的那种活跃的思维状态应当被充分调动起来;“敢做”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敢想的基础之上把思想变成实践,把语言变成交流,把理论知识变成生活智慧;“让孩子来”指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敢想敢做的基础上把事情做好做精,通过亲自实践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