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永平 上海复兴高级中学校长、上海市化学特级教师,曾获“2014年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2015年上海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
过去很多学校由于过分追求面上的均衡和谐而规避了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把评价做成了大锅饭式的“东北乱炖”。模糊、定性、杂烩式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对学校发展体现出固有的负面性。由此想到了上海本帮小菜、点心的精细与精致。外地人常说上海人比较“小气”,比较抠门。其实,从积极的一面来说,这就是上海文化的精髓——追求精致和务实,具有职业精神,能将繁琐的俗务做出诗意。
学校的评价考核,就是要有一点上海人的“抠门”精神。基于此,我校对教师的定量考核,从理念上“立标准”,从做法上“求精致”,最终让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成为学校运行发展中的“常态”。
基于规准立标准。质量管理是学校管理不可回避的话题。我校对于教师的定量考核,着眼于“课程与教学”基本规范的落实情况、基本要求的执行情况的考核,因为这两个“基本”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我校的做法是,基于规准立标准。规准,就是行动的规则和工作的标准,涉及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学校管理运行的规律。在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基于“规准”的教学视导思路指引下,我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以及学生认知发展客观规律,不断梳理优化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的工作流程,主要从课程计划、课程行动方案、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从备课、课堂观察、听评课、作业、考试等环节,形成了学校自己的“可检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达成标准。如,规定教研组活动以“主题教研”的方式开展,在研讨中必须回应教学的六个领域:内容与节奏、主题与角色、程序与细节、方法与手段、组织与形式、知识与能力,同时教研活动方案必须要包括以下要素:教研主题、教研时间、教研地点、教研人员及人员安排(授课教师、观察分工、录像、记录等)、教研目标、教研负责人、教研过程(聚焦问题、课例展示与观察、现场研讨、专业引领)、观察量表、教学设计。
超越精细求精致。我校陆续落实和修订了教师岗位职责、教研组长职责、教学常规实施意见、教师个人量化绩效评估细则和优秀教研组奖励办法等,建立起精致化的全覆盖的复兴高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师的考核实行“常规考核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制度。通过量化的评价,促进教师在教学工作各环节展开良性竞争,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动态发展。学校还尝试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依托大数据平台的量化积累,对教师教学常规行为以及在学生评教和家长评校活动中对教师的评价都做统计,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制度,科学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形成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分层考评、点面结合、公平公正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落实状态成常态。在具有人文向度的精致的定量考核下,促成学校教师队伍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并将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且令之成为学校运行发展中的“常态”,是对教师的定量考核的价值追求。为此,我校在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采取分类管理、分类考评、分类发展的思路,基于能力匹配原则,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通过领导考核、同行评价、学生评议、自我评估等策略,建立能力匹配模型,把复兴的教师分成三种类型,根据教师的能力安排合适的岗位。一方面可以形成活水效应,让队伍有序流动起来,同时也是优化配置,通过更优化的排列组合,发挥现有队伍最大的效能。在这个匹配过程中,也兼顾到少部分教师的特殊情况,我们采取人文关怀的方式,如搭配到特色班,如开设素质拓展微课程等方式,让这些教师有施展本领的舞台。正是基于这样的能力胜任、分类管理的务实做法,在复兴高中的教师队伍中形成了人人“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坐标、牢记自己的责任、干好自己的工作”的新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