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家长以及高一层次学校或用人单位等社会各方面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中小学教师普遍希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但是,几年过去了,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善于运用提高教学水平的策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基本策略主要有提高学科素养、学习教学理论、训练教学技能、反思教学实践、借鉴同行经验、加强师生合作等,这些基本策略的合理运用,有助于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1.提高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教师在所任教学科方面拥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总和。比如,音乐教师拥有系统而扎实的音乐知识,具有吹拉弹唱的技能,喜欢并热爱音乐学科。学科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对教学工作产生着重要影响。
中小学教师应努力提高三种学科素养。一是学科知识。系统地掌握所任教学科知识,熟练地运用本学科的知识,这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教育工作的能手对本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十分精通,他们在课堂上、在讲授教材过程中,甚至可以不把注意力的中心放在所教的知识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放在学生的脑力劳动、思维活动以及他们在脑力劳动中所遇到的困难上。教师要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拥有系统、扎实的学科知识。二是学科技能。学科技能是教师在所任教学科方面应具备的技能。学科技能是教师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工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熟练的学科技能,有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努力形成较为全面、熟练的学科技能。三是学科情感和态度。教师对某一学科的饱满情感和积极态度,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热爱自己学科的教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教师的话语中不仅包含了学科的意义和内容,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只有热爱科学的人出现在学生面前,才能唤起学生的情绪、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积极的学科情感和态度的示范。教师应充分认识的学科的重要价值,努力形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和态度。
2.学习教学理论
教学活动需要理论的指导,教学理论揭示了教学活动的规律和方法,是诠释教师“怎么教”的科学。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学现象、把握教育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在学习教学理论时,教师应着重注意三点:一是要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目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水平,但许多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不够系统、扎实,知识陈旧、落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严重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通过自学、参加教师培训等途径,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丰富自身的教学理论知识。二是要吸纳各种教学理论的合理之处。教师不能满足于一两种教学理论的掌握,而应该尽可能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理论。每一种教学理论往往有科学、合理之处,也有其不足或局限性。在学习教学理论时,要注意鉴别其内容的合理性,并吸纳各种理论的合理之处。三是要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优秀教师往往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李镇西的语文民主教育、窦桂梅的三个超越等。这些教学特色的形成,是学习教学理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产物。学习教学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教师应将所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以达到更高的教学水平。
3.训练教学技能
熟练的教学技能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教学工作达到更高水平。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技能的全面性和熟练性方面亟待提高,如有的教师发音不准确、不善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等,这些缺陷或不足严重影响着教学的成效。
在训练教学技能时,教师应重点注意三点:第一,要掌握教学技能训练的知识。通过阅读教学技能训练的书刊、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等途径,教师可以获得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要求和方法等知识。第二,要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合理的训练计划能帮助教师提高训练的效益和效率。教师应客观地评价自己教学技能掌握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技能训练计划,以明确技能训练的内容、目标和策略。第三,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这是技能训练的关键环节。比如,一位教师制定了板书训练计划以后,开始在平时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直到形成熟练的技能为止。板书技能训练好之后,他可以训练下一项技能,如此坚持下去,很多技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教学技能的整体水平也就提高了。
4.借鉴同行经验
教学具有明显的情景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这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借鉴同行经验是教师丰富自身经验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在借鉴同行经验时,教师应着重注意三点:首先,借鉴对象主要是优秀教师。这里的优秀教师可以是校内的优秀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相比,优秀教师的经验更为丰富。因此,借鉴同行经验主要是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教师应根据自己任教的学段、学科等实际情况,选择一位或几位优秀教师作为自己借鉴的对象,并以他们为榜样,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其次,借鉴内容主要是教学思想和信念。借鉴内容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也包括概括性较强的教学思想和信念。相比较而言,后者应用或推广的范围更广,对教学的影响更为深远,对教师的帮助更大。因此,后者应成为借鉴的主要内容。许多教师仅仅重视具体方法和技巧的借鉴,而不重视思想和信念的借鉴,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最后,要全面了解借鉴对象及其教学工作。如果不深刻理解教师所做的全部工作,不了解他对学生所施的影响如何,那就对他的教育经验的任何一个方面都理解不透。因此,要通过现场观摩、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获取借鉴对象的信息,了解借鉴对象的专业发展历程、教育教学的思想和信念,了解其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学到更好、更多的经验,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5.反思教学实践
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的思考,它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教师的教育工作,多一份反思与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了一程。”通过反思,教师可以确认、坚持和推广正确的教育思想与行为,可以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
在反思教学实践时,教师主要应注意三点:一是反思要经常化、系统化。可以说,缺乏反思的教学实践是盲目、被动和消极的。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个别辅导、班主任工作等活动作为反思的对象,经常对这些活动进行审视、分析和调控。二是要借助相关媒介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录音、录像、学生调查问卷、教学总结、反思日记、教案、学生作业与试卷等媒介进行反思,以提高反思的成效。三是要把反思成果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反思,教师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用它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反思,教师确认了自身教学中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就要在教学中坚持或推广这些思想和行为,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6.加强师生合作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不重视或不善于与学生进行合作,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师生关系紧张或对立,这严重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优秀的教师往往善于与学生合作,他们相互尊重、理解、支持与帮助,这样的合作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师生双方的进步和发展。
在与学生合作时,教师应着重注意两点:一是要树立合作的意识。优秀教师之所以能在教学中做出突出成绩,善于与学生合作是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应充分认识师生合作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与学生合作的意识。二是要主动与学生进行合作。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经常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及时对教学工作进行相应调整。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及时为他们提供支持与帮助。
提高教学水平是教育工作的永恒话题,也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中小学教师尤其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实践中,仅仅运用一两种策略,教学工作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教师需要借助多种策略,并坚持不懈地运用,这样,教学水平才能达到理想境界。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师将在教学工作中收获更多的乐趣与幸福,教师将对学生、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