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弘扬长征精神(吴婷 刘庭瑞)

文 / 张海艳 责编 / 张海艳 2016-10-31 点击 4190

一直在路上

大家好,我是历史组的吴婷老师: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就在大家刚刚开始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执行此次发射任务就是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可以说长征精神就是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力量源泉。  长征精神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是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是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更是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不仅是一次战略转移,更是一场理想和信念的的远征。同学们,最近你们在校园吉尼斯挑战赛上的场景,我还历历在目。体育馆里,我看到你们在做平板支撑时憋红的脸颊、凸起的青筋,颤抖的胳膊,看到你们不时用余光看别的同学,发现他们依旧在坚持时,迅速咬紧双唇,紧握双拳的坚毅神情,也看到你们因为体力不支而被迫放弃时的懊恼和失望。田径场上,我看到因为弄丢长绳,一个班级被宣布弃权时,体委闪电一样的速度冲进器材室的身影,看到裁判再给这个班一次机会时,同学们长舒一口气的雀跃;篮球场上,我看到有些人第一次挑战失败后撅起嘴巴,摆弄手指的不甘心,也看到你们深呼吸后,再一次挑战成功后的笑容满面。当然,运动场上不仅有比拼竞争,更有关心和友谊,我看到教师对焦虑不安的运动员的及时安抚和关切叮嘱,看到有同学受伤后,班长飞奔过来向我报告时的紧张和着急~~~~这些都显示出我们是一个有坚持力、又暖心的集体。这不就是长征精神的发扬吗?

    纵观整个长征的过程:爬雪山,过草地……何等的艰苦,中国红军硬是靠着信念,对,就是信念,支撑了下来。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场景: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漫漫征程,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声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我们都要坚持理想和信念,不停歇,不懈怠,一直在路上。

    谢谢大家。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一四班的刘庭瑞:

    刚才吴老师对于何为长征精神作了精准的介绍。下面就由我再做一点点补充。

    相信大家对于这些文字必定感触颇多:“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不懈努力的壮志凌云,这不畏险阻的信念坚定,是李白的气魄,是李白的豪情。千百年来,这铿锵有力的诗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其体现出来的,说的传统些,是志气;按当下的说法,就是长征精神。

    杰克·凯鲁亚克写过一本书,ON THE ROAD,在路上。长征精神,并不仅仅狭隘地指向,大家所熟知的,红军长征所体现出的种种品质,而是更多的指向从古到今中华大地乃至世界范围内不断涌现出的高尚的精神品质。比如超级牧羊人,苏武,电灯泡之父爱迪生,追风筝的人,富兰克林,他们吃苦耐劳、不畏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实际上都属于长征精神的范畴。这些高贵的品质,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柱。

    或许大家会觉得这样高不可攀的内容是虚无缥缈的,或许大家会认为伟人的事迹、精神与我何干!实际上则不然。作为学生,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是在学习中获得教养。赫尔曼·黑塞曾在作品中这样写道:“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正如之前老师所说的,一直在路上。这些难道不都是对长征精神最好的诠释吗?

    不久前,中秋月下,台城湖畔,学校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月光诗会。当同学们嘹亮的呐喊声划过黯淡的夜空远远地传了出去,震撼着一汪沉寂许久的净水时,我相信,他们一定懂得,何为长征、何为长征精神。因为那是来自心灵的呼喊,是热血的沸腾,是青春的力量!

    古语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志远行近,是我们十三中人引以为豪的格言。践行长征精神,需先行于近处,方可得志于远方。相信作为祖国新生力量的我们,一定能够在长征精神的引领下走出属于自己的理想人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谢谢大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