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我教育才能一起成长
家长与孩子“在一起”比较容易做到,而“一起成长”就十分复杂。“虎妈狼爸”与孩子“在一起”的恶果自不待说,即使是民主型的家庭,两代人如何一起成长,仍然存在着不少需要认真探索的内容。
没有正确的目的,家长就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成长的关键是成长的方向,是价值观取向。家长千辛万苦督促孩子学习,是为了考上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为了做“人上人”、光宗耀祖?还是为了担当社会责任、为人民服务?现在很多孩子厌学,就是单纯追求分数的价值观蒙住了孩子的眼睛,毒化了孩子的大脑,他们看不到人生美好的前程,也不再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
家长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目的和价值观,并不是说要整天对孩子讲一些冠冕堂皇的道理,而要善于把正确的价值观渗透在家庭教育的细微末节中。
“你就把分数搞上去,其他什么都不用管”“甭管闲事……有时间多做几道题”,是两句家庭中司空见惯的话。如果一个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管,怎么能全面发展?在家庭生活中,无论是看电影电视节目,孩子听街头巷尾杂谈,家长的一微笑,一撇嘴,是欣喜若狂,还是气愤忧伤,都是价值观的自然流露,都是在给孩子讲人生的第一课。这里面,价值观是绕不过去的“坎”。
没有家庭建设,家长就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没有优良的家风,就没有“一起成长”。世代相传、蔚然成风、价值为魂、与时俱进的家风,是一个家族多代人遵循一定的价值观,通过家规、教训、家学、家仪等内容,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个家庭相对比较固定的、有特点的风尚。建设家庭,就表现在努力形成优秀的家庭风尚。
传统的家风需要继承,如“家和万事兴”的和谐理念,“勤俭持家”尊重劳动,“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提倡做老实人。今天的家风要提倡善于开拓、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当前建设新型家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独立人格。
培养独立人格要有对人的尊重,受到尊重才能使人产生自尊,而自尊——即追求自我价值是每个人前进的动力。在家庭中不尊重孩子,表现在人格上不平等,不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对孩子不信任、不相信,不重视发现孩子的潜能。
孩子的自律和独立人格是在和家长的互动中形成的,有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前提是夫妻共同成长、互相帮助、互相激励,成为优秀的家长。因为孩子是通过父母的相互关系去了解人与人的关系,形成最初的价值观、人生观的。
据报道,有93%的家庭对自己的婚姻质量不满意,70%以上的家庭有过或正处于不同程度的冷暴力。这种情况下,父母怎么可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没有良好的夫妻关系而想教育好孩子,是自欺欺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印在心上。处理不好夫妻关系,就不可能真正处理好亲子关系。因此,要想和孩子一起成长,首先夫妻要共同成长。
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一起成长。一家人如果只有“手拉手”,没有“心连心”,只有一起写作业、游戏的具体活动,而没有心灵之间的互动,仍然不可能一起成长。
人是通过自主活动获得主动发展的。自主活动的主体只能是“有个性的个人”。所谓“自主”就是个人内在的自我决定能力,主动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主动发展必然建筑在自我教育过程中。
孩子自我教育才能获得主动的成长,获得自我价值的追求,获得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作为智力劳动者的自尊感,作为公民的自尊感,作为自己父母儿女的自尊感,作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绩而变得美好起来的个人的自尊感”。培养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最重要的是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自我尊重的感情,激发孩子主动追求自我价值。
家长自我教育,才能获得与孩子在一起的主动成长。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家长通过不断自我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素养,也才有和孩子互动的资本,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的自我教育。
可以说,家长的自我教育是家庭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家长的自我教育的成败。家庭中的每个人通过自我教育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形成家庭的精神财富,在家庭的发展中滋养每个人的个性,才能出现全家人一起成长的理想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