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前瞻性项目:
构建以校园俱乐部为平台的“一体化体育教学”
体育的本质是教育。南京十三中以“校园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的高中体育教学新探索”为题的构想,成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与实践探索项目,拟在“理念、实践、效能、辐射、理论”等方面寻求突破,努力提炼教学思想,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教育教学质量。
1.在继承中提炼前瞻理念
南京十三中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江苏省四星级学校,以“体育使教育有一种向上的精神”的理念,倡行主动锻炼、强健体魄、健全人格为宗旨的体育活动,提升生命状态、丰厚校园精神。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集体、首批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江苏省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等。2000年启动高中体育选修课的实验研究,成为南京市校本课程基地学校;特级教师杨潘顺、张桂宁老师编写出版的《高中阳光体育》丛书,成为江苏省中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体育读本。
“校园俱乐部”是以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青少年体质,并向其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新型的具有公益特征的组织。我校是全国首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学校之一,借鉴了国内外俱乐部在组织、管理、运行等方面的有效做法,在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项目活动中实践和拓展课堂,为学生的体育活动和健身提供了保障。
2.在行动中激发实践创新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即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相结合,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联系,把课外体育锻炼、校外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等纳入体育课程,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作为整体来设计,让体育时刻充盈在学生生活中,凸显体育在强身健体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健康心理功能、人际交往功能、生命美学功能、教育功能和文化功能。
变革体育教学方式。校园俱乐部将成立八大项目活动中心(田径、艺体、球类、水上运动、民族民间体育、新兴运动类、野外拓展、体质健康测试等)、落实项目社团,完善校外活动基地网络,发挥“体教融合”的优势。在完成必修内容学习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班级、年级建制重新组合,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项目俱乐部参加选项教学,让学生至少掌握二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形成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3.在探索中进行效能比析
当下体育教学主要存在学生心态上“喜欢活动但却不喜欢体育课”、教学内容上极度“统一”而显“单一”、运动时间和空间上合作伙伴难以协调等现象,无法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内在需要。为此学校在指导思想上,从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入手,充分树立“以生为本”和“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思想;在价值取向上,从改变学生生活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能力和习惯;在实施内容上,使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竞赛活动有机结合;在实施方法上,放大校园俱乐部功能,激发学生自主形成兴趣到志趣的转变;在评价与考核上,发挥过程与终结评价的有效激励功能;在特色建设上,围绕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逐步形成以体育课教学、足球大课间、足球社团、“班、级、校”足球队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在隐性课程上,将南京后青奥时代作为对学生实施奥林匹克教育的隐性课程。
设立“校园吉尼斯纪录”。学生根据自身运动专长提出项目挑战申请,并由俱乐部对“校园吉尼斯”挑战进行认证,树立“标杆”,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和群众性体育竞赛的氛围,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强身健体活动。
4.在合作中增强辐射带动
架构“校园俱乐部”,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形成“俱乐部——项目活动中心——项目社团”三级运行体系。学校用国际化的视野去构建俱乐部的运行和管理,在系列活动中养育规则意识、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传承世界体育精神与文化。开发、完善丰富而具有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多维度的体育课程、多渠道的场地资源、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等为体育课程改革保驾护航,在丰富的俱乐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发挥“体教融合”的优势,学校与江苏省田径训练中心、市水上运动中心、市体校、高尔夫基地、市体育舞蹈协会等单位合作,为“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提供丰富的第二运动场地。
南京十三中聘请十多位体育课程专家担任学术指导,约请在体育教学上卓有建树的江苏省盐城中学、启东中学、兴化中学、南通二中、清江中学等形成合作共同体,努力实现在江苏省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
5.在反思中提升理论建树
南京十三中的实验项目重在拓展体育课程体系,发挥体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依托特色课程资源,以课程重难点内容的物化建设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能力为目标,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差异教学”,实现以生活学习、实践体验、验证探究、潜能发现为指向的教学“新课堂”,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
反思我校以体育课程成就师生健康体魄,以体育活动丰富师生校园生活,以体育精神作为师生成长之源,多年来形成的体育教育传统、特色以及已取得的成果,实验项目以校园体育俱乐部为平台,建设阳光体育、体育课教学、校本课程、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与竞赛、民族民间体育、新兴体育项目、体育文化等8个维度的体育课程体系和理论,将实现课程目标的科学化、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课内外一体化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新局面,推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