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d in others’ shoes ——教学反思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外语组 庄乃琬
今年的行知杯,我们外语组没有统一选择课本上的文章,而是重新选取内容进行阅读教学。文章内容讲述了作者的人生遭遇,当她在六个月之内同时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当她面对人生的一团乱,当她固执地困在自己的黑暗世界中,她拒绝与人为善,拒绝生活的阳光,就在那样的时刻,她遇到了一位年轻的护士,,同样的遭遇,不同的态度,在本漆黑一片的世界中,照入了一丝光亮。
拿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从读者的角度来寻找文章的主线,发现作者的情感变化串起了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于是,以此为切入点,我对自己的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首先,从教学目标上看,作为阅读课,我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文本分析上。通过read for gist和read for details两个环节来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文章的内容大致把握,两一方面定位文章的关键信息来进行文本解读,从中激发和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最终回归到文章主旨,与人为善,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容易,要求学生能够在本节课结束前完成对文章的简要概括和表达观点。
在教学过程上,read for gist部分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第一是问这个作者遭遇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明白文章的故事背景,从而在理解上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另一个问题是关于文章目的的,希望在文章具体分析之前就能够带着这样的问题出发,并不要求学生在这个环节上能够得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read for details环节中,我将这篇文章分成了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引导学生去分析作者引用格言的目的,并针对其中的关键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用这样的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第二部分我选择了很有代表性的词,如“self-involved”、“sinking”、“blinded”等,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细节性探究,为之后的文章理解埋下伏笔。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也是作者情感态度的转折点。我将这一部分描述成是一个冲突,并且通过几个问题来实现故事的起承转合,问题中有难度一般的细节理解,也有难度较大的思维题,并且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要求学生去分析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到她面对人生态度的变化,实际是在行为和态度的变化上体会文章的主旨真正的含义。到最后第四部分总结主旨的时候,实际上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所以最后在“sympathetic”的理解上,学生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和意义,并最终回归到文章的标题上“stand in others’ shoes”。在文章的理解后,我设计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故事进行总结,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读写任务上,我给学生提供了简单的模版,以及一个示例,在邀请部分学生进行分享后,大家一起来大声朗读示例,体会这篇文章给所有人带来的感动。
总体而言,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标,但同样也有一些不足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在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过程中,读写结合是本节课的最终呈现形式。所以在语言的输入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个体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训练。而我在课堂中站在教师的角度还是说的有些多了,导致在最后的文章呈现的环节中只邀请了一位学生进行分享,而没有机会听到更多精彩的观点。从这一点来看,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相信学生具备有相应的能力和潜力,只有当学生存在困难时才进行引导或提示。此外,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有时会将同一个问题重复问,以确保学生都听明白问题是什么了。这样的做法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学生具备有理解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给学生最简洁明了的指令和充足的思考时间,只有当学生没有及时跟上节奏的前提下,再耐心引导,帮助理解文章细节,从而得出答案。
此外,一节好的课应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我在这节课中注重比较多的使学生个体的激发和引导,忽略了学生整体的参与度。可以在一些重要的句子上让学生集体朗读,一方面体会作者情感,一方面提高所有学生的参与度。
此外,在板书上,我仍要多加练习和完善。作为教师基本素质,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门面之一,优秀的板书能吸引学生,更能强调课堂重点。因为平时的课堂大多以ppt的呈现为主,所有有时可能忽略了板书在一节课中扮演的角色,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和加强的地方。
总的来说,通过这一次的“行知杯”,我收获颇丰。这次选取了课外的拓展内容,更是对教学能力的锻炼。当自己上完课后,也有幸有机会在同课异构的前提下听取和欣赏了其他优秀老师对于同一篇文章的不同的理解和呈现,都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并从中汲取经验,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多加反思。正如波斯纳所说:经验+反思=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