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与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吕华兵
学生是“成人”为先,还是“成才”为先?教育是“育人”为先,还是“育才”为先?一直是教育者探究和思考的问题,新一轮的课改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将“人”摆在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将“立德树人”的大教育观进一步地推向了纵深。英语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应承担起这一重要的责任。因此,英语科教育教学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还应关注他们的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大的教育观,不然的话英语课堂教学就会有退化为识字的过程,干瘪、平庸、没有生命力。英语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通过自己的教学在学生的内心世界种下“种子”,一颗“向善”的种子,一颗“积极”的种子,一颗“勤思”的种子,因为“种子”蕴含着巨大的可能性和可持续性,而教育的作用使这种可能性和可持续性最大化。
我校“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英语科的选材,切中了目前教育的大智慧,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养分,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涉及了人之所以为人最核心的意义。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让他们能够解读出这么多的人文素养。那么,对于STAND IN OTHERS’ SHOES 这篇文章可以有哪些解读的角度呢? 现结合笔者对这一课的授课经历,谈谈笔者对于文本解读的认识。
一、解读文本的人文元素
从文本的标题来看,STAND IN OTHERS’ SHOES 意思是换位思考,这个地方的人文思想是我们应该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理解他人。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文本自然无可非议。从文本的第一句来看,Be kind, for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hard battle!(每个人都不容易,所以要善待彼此。)联系文本的标题,笔者发现换位思考只是善待他人的一种方式,是善待他人的开始。其实从本质上来看,作者写此文的目的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告诫人们要善待他人。这一点在后续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Be kind以及How to be kind才是本文的内核,因此才有了笔者的这一种设计,直接呈现文章的引言,让学生去解读句子中的人文精神并对文本的内容作一个初步的预测。
二、解读文本的内在逻辑
阅读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理解作者的行文逻辑,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体验作者的情感。该文中作者给读者介绍了一个改变了自己人生的故事。作者丧夫丧子,沉浸在极度的哀伤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以至于失去了对外界的感知力,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直到她在医院遇到了另一名同处在丧夫之痛的护士后,发现这名护士比自己不幸的多,从而彻底改变了她对自己人生的看法,体验到只有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才能称得上富有同情心,才能真正地做到与人为善。
基于这样的行文逻辑,笔者依据事件的转折点:作者与护士的相遇为切分点,把这个故事分为四个片段(Episodes)如下:
Episode 1: Before meeting the nurse
Episode 2: The first two nights in hospital
Episode 3: After knowing the nurse’s story
Episode 4: After chatting with the nurse
片段一(Episode 1)聚焦作者先前的生活状态:沉浸在丧夫丧子之痛中,认为自己过得日子是世界上最艰难的。Grief can become a rather self-involved process. I actually believed that my life was more difficult than anyone else around me.
片段二(Episode 2)作者由于沉浸在自己的悲痛中对护士所产生的成见。要求学生聚焦作者如何表达对护士的成见。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咀嚼,来体验作者的情感。
She hardly interacted with me at all….
She obviously had no idea how much….
How hard is it to ask….
I wrote her off as a bad nurse who had little sympathy.
The young nurse was a little more talkative.
She asked me how I was feeling (finally!).
片段三(Episode 3)聚焦作者得知真相后所情感震动,以及对自己先前的判断的负疚感。引导学生去探究,looked at me背后所传达的信息:护士先前的表现或许也是因为她也沉浸在丧夫之痛之中,而忽略了身边的病人,不知身边竟然有跟自己的遭遇如此相似的人。
She looked at me and told me that her husband had died too, just two months earlier. I was stunned. Speechless. Shocked.
片段四(Episode 4)聚焦作者和护士之间的异同,主要是突出护士的生活境况:Her husband had no insurance policy. She had very little family support. She was working paycheck to paycheck to support her boys. 从这些信息不难发现,护士正过着比作者还要艰难的生活,这和作者先前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改变了作者对自己人生的看法。这种改变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作者对于同情心得理解有了新的看法:要学会跳出自己的哀伤来看周遭。另一方面,作者走出了丧夫丧子的阴影,能移情地看待死亡。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因此必须要善待他人。
三、解读文本的文化元素
故事的最后作者感悟到自己应该感恩生活,在文中多次出现了grateful一次。如:I realized how much I had to be grateful for. The gift of sympathy for my fellow man, and understanding that we all suffer in ways that aren't always visible, are presents from death that I will always be grateful for. 西方人为什么喜欢用这个词呢?这个词在某种层面上,不能完全和中文中的“感恩”一词对等,他是富有文化背景的,也是西方基督文化的产物。要让学生真正具备赏析西方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还必须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解读文本中的文化元素,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解读文本的现实价值
文本的存在一定会有它的现实意义。那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绝对不能忽略的是对于文本现实价值的解读。那么,这篇文章的现实价值在何处?个人认为是这篇文章对我们如何善待身边的人富有指导意义,对我们追逐幸福的生活富有积极的意义。那么,除了设身处地以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到来自然而然。而对于学生的这种指导,对他们的人生将至关重要,于是又回到了教育的问题上来。给出了如下一些建议:First of all, be kind to yourself! Don't expect perfection. Be kind to everyone, not just people “in need”. Minimize judgment. Be present. Be a good listener. Be optimistic. Be friendly. Be polite. Be grateful. Love animals and the living world. Share. Smile more. Call up a friend just because. Donate your things. Do a random act of kindness. 给学生一些正面的信息,让他们在现实的生活中能有据可依,让变化从小的改变开始。
五、解读文本的语言美感
把文本作为语篇来探究的是逻辑和思维,但作为语言课堂英语课少不了对于语言美的赏析。因此文本的解读离不开对于语言美感的解读。如:Six months after my husband died, I was sinking in the quicksand of grief. 这样的语言形象地把作者深陷悲痛不能自拔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身陷流沙的人越挣扎陷得越深,这表明也许作者曾经做过一些尝试,但还是无法走出自己的悲伤,需要的是一个契机,一个救赎,一次相遇。而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最好,要学生学会解读文本教师就必须先示范好文本解读。让学生有路子可循,有据可依。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的素养,教师也必须要有与之相呼应的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将教育教学改革落在实处。感谢学校组织这次“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让我们参赛的每个人都有了思考和提升。教研的目的实则不在教,也不在研,而在于启迪思维,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就已经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