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国家财政》课堂教学的总结

文 / 吴浩 责编 / 汪维波 2016-12-08 点击 6803

吴 浩

一、关于教学设计

首先我设计“南京市长”这一情景的目的一个是缓解学生的情绪;第二个是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是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南京普通市民家庭买房的不易等一些情绪体验,带着这些感受让他们去寻找生活中的有相似体验的事件,通过自我的感受,去体验回顾自己家庭中有类似感受的事件,从而加深学生对财政第一个作用的体验。在小组讨论中让学生充分去发散自己的思维,希望让大家能不拘泥于书本上直观呈现的知识,而能真正谈谈自己的想法。最后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认识到财政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好知识的脉络。

在设计这个课的时候我的目的是非常简单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逐步由个体家庭的生活,进而深入到城市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进步的认知上。所以在这一点上,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这一目的得到了充分彻底的贯穿。整个的设计思路是比较清晰的。

二、关于教学过程

首先来说说我的第一个思考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了我预期的两个目的,而且把话题引入和我们的主题探究做到了衔接。但是为了能让学生不至于无头苍蝇乱说而所花费的预习时间有些多,用去了4分钟左右的时间,而事实上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达到这种效果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有点小题大做,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在主题探究活动环节,一共有6个同学直接参与我们的探究活动体验,其他同学则作为鼓励者、观察者参与到活动中去,做到了全员参与活动,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情绪体验。在讨论分享过程中,先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可以说话,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通过代表发言的形式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发言过程中,不限定学生的思维,可以畅所欲言,比如学生回答“政府如何才能解决江北人民出行难的问题”时,既可以从书本所说的理论出发,也可以结合自身感受来谈,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自己有所思考并能结合书本知识在发言,会有较好效果。

学生的参与性在主题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但是在节奏感上仍然有所欠缺,在探究活动前没有给学生下达一个明确的指向。在让学生讨论后才说明活动规则,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从我身上转移到了话题本身上,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老师指导语。所以在活动开始后有的小组讨论比较热烈,而有的小组的寥寥数语边再无声息吗,使得整个教学活动的节奏感受到了影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我意料之外的事件是值得我去挖掘的,但是没能抓住这些随机出来的教学事件,很好地去处理他们。例如:在读“家国第一章”中的打油诗时,有学生说“我不想读,我觉得很搞笑”,当时我是在追问“为什么你会觉得搞笑,你是觉得政府的政策搞笑还是老张的生活搞笑”,本意是想引导他说出政府财政的目的,而事实证明,这个学生的这个回答其实就是一个闹剧。对于学生的这种反应我更应该采取更加明智方式的。从学生的这一句话我觉得是值得我去重新审视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采取一些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其次,在当时的教学中,紧紧围绕国家财政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展开探讨,导入环节通过聚焦普通市民的生活问题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产生了极大地好奇心,之后通过教师的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比如将本课重点“财政的作用”作为主线贯穿,其他知识点融入其中,但是将另一重点“影响财政的因素”放在财政作用的第二点中进行学习,是否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把握不到位,或者对其重要性把握不够,则是要进行进一步思考的。在设计上其实也是可以对这个环节做一些小小的改进的。如果能在活动中配以一些视频说明,或许可以让学生对财政的作用能更直观认识一些。

 

总结整个教学过程,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很多不足。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急需我去加强和提高的。

(1)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

(2)课堂随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3)引导学生的智慧。

(4)教师的语言、语调、表情动作等课堂细节表达。

这个课前后共修改了2次,每一次修改我都感觉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每一次修改以后我都感觉自己的整个设计都变得更加流畅,更有层次感,衔接得更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认识到了由于缺少事先的规划而导致课堂时间上的分配不均,出现了拖堂的情况,这也是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