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王娟“行知杯”教学反思

文 / 张小英 责编 / 张小英 2016-12-12 点击 5725

诵读,应能带学生进入情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语文组  王娟

11月29日,我参加了行知杯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在高一(13)班借班教授了一节《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豪放派代表词人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之作,全词怀古伤今,借由对赤壁古战场气势磅礴地刻画,怀想当年英雄豪杰的丰功伟绩,抒发自身空有满腹才华,却无辜被贬的一腔感伤。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苏轼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以超凡的人生智慧,从这种苦痛中解脱了出来,于清风山水明月之中获得了一种精神的升华,一种超脱世俗的永恒。

所以这是一首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堪称上乘的千古佳作。那么对于这首作品整体上该怎么处理就变成了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以朗读指导的方式来带领学生学习掌握它。毕竟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声音的艺术,通过声音去感受诗歌,也许更能接触到诗歌艺术的本真。具体的做法主要也就是先带着学生一句句地理解鉴赏词句,然后根据之前的理解,和学生共同研讨该以怎样的声音来呈现。希望能够带着学生在一遍遍朗读研讨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愈发透彻地理解诗歌,感受豪放派的词风,并且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从这节课准备到授课的过程中,我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足:

首先,朗读的基本功还要进一步加强。因为是以朗读为主的课,所以老师的朗读带动在课堂上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在指导学生的同时,如果教师也能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进行朗读,无疑会起到非常良好地示范作用。但是由于我自己在朗读方面不是很在行,也羞于展示,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播放名家朗诵视频。名家朗诵固然是好,但是毕竟没有现场示范来得感染力强,所以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启示我,对于自己的短板,不能一直听之任之,一直感觉到问题的存在,但也一直不去寻求解决,久而久之,这问题也就变成了自己固有的缺点。所以对于朗读这一短板,日后我要想办法从心理和方法上努力地去突破,争取让自己的朗读,也变得能够成为课堂上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其次,课堂的节奏把握还要进一步磨炼。这节课五十分钟,很遗憾我没有讲完,尤其是诗歌最高潮的最后一句,基本上没有讲到,使得文本的讲解失去了整体性。

究其原因,是我对课堂整体把握的能力比较欠缺,在前半部分花了太多时间,铺垫得太多,直到意识到这个问题,整节课就只剩25分钟了,所以后半部分就显得比较赶,有些问题就漏讲了,还有的让学生讨论的内容也讨论的不够充分。一节课前很松,后很紧,节奏就显得不够舒缓,这种自如把握课堂节奏的能力还需要在今后大量的课堂实践中进一步有意识地去培养。

出现这种现象,我觉得原因还出在我对学情的了解不够上。由于是借班上课,之前对孩子们的情况不是太了解就直接上课了,故而对这篇文本中什么内容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可以一带而过,什么地方难以理解,必须磨碎了详细展开,把握的不是很到位。所以课堂上就出现了一些本来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地方,被我大讲特讲,浪费了时间。这也提醒我授课之前,充分地了解学情非常重要,这是一节高效课的基础。充分地把握学情,做到有的放矢,方能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在课堂上做到节奏舒缓自如,如行云流水般畅达。

再次,我对学生的放手还是不够。整节课还是在我之前所设计好的框架内谨小慎微地进行,没有能够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畅所欲言,自己去进行思想的充分碰撞。上完课,我在想如果能够把更多地时间交给学生,课堂可能会更活泼一些,对学生的能力锻炼也会更到位。当然,这也需要我更加高屋建瓴的指导,我之所以不敢这么做,可能还是由于自身课堂引领和把控能力不到位的关系。

在这节课的备课中,我还有一个明显感觉比较欠缺的地方,就是在对这篇作品的深度挖掘上。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之作,在其背后是大文豪苏轼深邃的思想和超凡脱俗的人生观。可以说作品本身可以算是以小见大,窥视作者思想深处的一面镜子。如果能够结合这首词,再去深度挖掘一下苏轼类似的其他作品,乃至其整体的思想的话,是有不少东西可以深挖的,也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少思想的启迪。但是在这一块上,我又偷懒了,最后选择了就作品谈作品,就不免显得比较单薄,也无法激起学生进一步的兴趣。

这也是我日常教学中的一个短板,常常由于思想上的懒惰和自身能力的不足,对于文本的解读往往就停留在了浅尝辄止的地步,明显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不够到位。而优秀的语文课,思想的力量应该有所体现。

公开课是一个放大镜,往往会将我们日常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放大,从而启发我们进一步去反思,进而改正,我想这次的赛课我又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前进和努力的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