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组张海艳“国家财政”教学反思

文 / 张海艳 责编 / 汪维波 2016-12-12 点击 7675

“国家财政教学反思

                                          政治组   张海艳

 

一届又一届的“行知杯”课堂教学大赛,看到组内同样的课题,不同的老师,各自精妙的教学设计和迥异的教学风格,总是令我惊叹!教无定法、教无止境,课堂教学的魅力无法抵挡!智慧的碰撞,教法的切磋,收获的是满满的成长!

下面从个人角度分析本次上课的感受。

 

本次教学内容: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知识点多而碎,理解性的点又很重要,以高一的学生实际情况来看,个人认为不宜讲解过深,以先形成共鸣,生成观点为宜。

 

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就教材而言,相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容量大,理论性略强,学生不易接受,也很容易遗忘,需形成知识体系;

2、 努力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避免“吹气球式”教学,避免纷繁复杂的教学手段和资源冲淡课堂教学的本质

3、生活化教学,接地气,从身边实际入手,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变化,挖掘背后的理论支撑,自然生成观点,避免苍白说教,能做到真正理解观点,而不是为了应试死记硬背;

4、问题化教学,引导学生自学和反思,思维碰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自己能解决的老师不包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三环节:

分析本框教学内容后,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我所希望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处理,对教学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调整后的课堂线索如下:

1、政府的钱从哪里来?(财政收入)

2、政府的钱到哪里去?(财政支出)。

3、政府收钱和花钱有什么用?(财政的作用)

在这三个环节中,1、2环节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学内容,然后分别以判断和连线的方式进行课堂反馈,设计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区别易错易混点。实践证明,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和认知特点,既锻炼学生自学能力,也避免老师啰嗦重复,教学效率高!

第3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和热门考点,而高一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支撑他们这一理论的全面掌握。这一环节的处理采用南京市财政局网站上的公告文件,截屏展示方式,采用列事实、讲道理方式;采用国家政策呈现,追问出发点方式……让学生在真实可信的材料和情境中潜移默化生成观点,这一环节,毫不犹豫,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备课上课的感受及反思:

整节课上下来,包括听同组其他同仁的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1、备课时要做到:点面结合,树立整体意识。“点”是指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面”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要把握知识的整体,对教材的处理要有整体意识,大胆地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寻找出一节课的知识线索,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整堂课显得更加流畅、自然。这节课我对财政几大点的整合思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2、上课时应注意:扶放相伴。所谓“扶”,就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善于诱导,适时点拨。所谓“放”,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更多自己学习、体会、交流、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探索、体会、创新。本节课中,第1、2环节的处理就是如此,把主动权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事实证明,学生在这一点上确实非常有实力。在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中,这样的扶放处理也使得教学课堂活泼而生动。

3、教学资源的选择适合最佳。不必舍近求远,不必新奇,不必追求高大上。本课的开头导入设计我选择身边的事例来讲,接地气,学生易产生共鸣,还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我选了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生发表在校园网上的一篇文章《十三中人的性格》的开头一段:通向十三中的路有两条。从东边来的那一条路上,庙宇的神圣,古塔的恢弘、湖畔的宁静、樱花的动人,令人仿佛置身仙境。从西边来的那一条路上,超市、集市、杂货店密布,狭长的小巷蜿蜒曲折,一派繁荣的市井景象。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三中坐落在两派胜景的交汇处。它们用各自的美从不同的侧面孕育着十三中人的“性格”。在此基础上,讲到来十三中上学的路(交通)的变化情况,304的延伸,东边来的1号线,西边来的3号线,即将开通的连接东西的4号线,校门口的公用自行车等,然后自然分析变化背后的原因,不着痕迹,还可以进行十三中文化的宣传,效果很好。

4、教学方式的选择要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或设计巧妙、或思路清晰,或充满激情……这样才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杜绝“东施效颦”的不良现象,要拥有自己的独特教学魅力。这堂课基于自己的分析,我没有采取现下流行的活泼课堂模式,没有眼花缭乱的视频,没有歌曲,没有辩论,没有热闹的教学氛围,只有自己一贯强调的思路的清晰,不强求面面俱到,重要的是重点的突破。

5、遗憾:首先是个人原因,课堂的语速确实很快,学生听课可能比较吃力,必须注意调整。其次,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实太多,因此潜意识里我在课堂节奏的把控方面太过紧凑,设问后给学生留白和思考的时间短,有些问题的启发可能就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正启发思维的目的,比较遗憾。再次,完成了基本的教学设定后,不同层次、不同情况的班级应该各有侧重而略有不同。比如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方面,层次较好的班级完全可以采用“拉弗曲线”来分析国家、企业、个人是收入分配比率,这样不仅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还可拓展学生的知识,还可提升学生分析图表,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后面复习中会注意调整,追求因材施教。最后,课堂的氛围还不够轻松愉悦。这固然有政治学科的特点原因,当然也跟教学的设计有关,如何实现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有效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需要不断的学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