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及其化合物》复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一《铁及其化合物》小高考复习课,该部分内容属于高中化学中“元素及其化合物”部分的知识。整个教学设计中发挥了分类的观点、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离子反应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我认为复习课的课堂教学,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复习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在教学设计中应以学生所求、学生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复习中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归纳、辨析、点拔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本节课教学思想是凸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素质为目标、教会学生学习金属元素的一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所以我围绕教学主体思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将这节课设计为融“探究性、知识性、和谐性”为一体的课堂教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在知识处理上要做到:高屋建瓴,纵横联系。
高屋建瓴也就是在知识把握上必须大处着眼,对于凌乱的知识,可先从物质分类上着手,对各类物质进行分类总结。所以在简单的铁会导致贫血的小知识引入后,我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物质分类将铁及其化合物进行相关分类。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有个总体性的了解,而后一直顺着这条线讲开下去。纵横联系就是在复习中要加强不同类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同类知识内的纵向联系。如铁及其化合物复习时,横向上强调物质间的转化规律(除铁外,其余三类转化价态不变),纵向上突出同一类物质间的价态变化规律(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这样处理教学内容一方面使课的知识密度得到加大,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完善。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
传统教学方法重视知识的巩固,在使用时易犯“炒冷饭”的毛病,而现代教学方法重视能力的培养,在使用时易犯“烧夹生饭”的毛病。将两者有机整合,就能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在知识复习上,重视双基的落实。本节课在小高考中有如下要求:①了解铁及其主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关注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②了解铁、氧化铁的化学性质,了解氢氧化铁的受热分解③掌握Fe3+的氧化性,认识Fe2 +和Fe3+的相互转化。本节课在落实这些基础知识的方法上采用了创设情景、讨论、实验探究等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有全面的回顾和掌握。本节课还将重点内容如Fe2+、Fe3+的检验和转化作了深入的挖掘,围绕Fe2+、Fe3+的性质和转化作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
3、化学复习课仍要具有鲜明的化学特色。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可使学生感到化学复习课仍然充满着新鲜感,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伊始,引入时用食物含铁量和缺铁会引起贫血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科学性。教学环节中的设计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食物中脱氧剂为引子,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多变的实验现象的乐趣中理解化学基础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化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而后又用茶水变墨水的魔术表演引出二价铁和三价铁的转化,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整堂课中,让学生的兴趣点一直被激发,并且学生们都有机会使自己的思维展现,得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初步培养了探究意识和能力。
4、注重培养自疑自析的能力, “教为了不教”。
利用生活中的化学进行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侧重科学方法教育。要使学生经常意识到:“独立的有自己特色的思考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它不是表现在结果的新异上,而是表现在形成思想的基础以及思考过程的个性。” 教学中鼓励学生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积极求索的感情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
5、本节复习课的不足之处。
①课堂容量大,实验操作都是以教师演示为主,没有安排学生实验,个别知识点过的过快,老师说的过多,没有把时间充分给学生。
②因为展示课的原因,总想把知识点讲完整讲精彩,作为复习课习题量偏少,没能给学生多一点的习题锻炼。
③板书书写较少。
总的来说,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较为流畅,学生较为积极。课堂导入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时间把握的刚好,下课时正好讲完全部内容。每一次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大赛,对于年轻老师来说就是一次锻炼和提升的机会。通过课堂教学大赛,我们不仅能发现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年轻老师会再接再励,多思考多听课,不断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