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
张静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名家名篇,教学中可以分析探究的内容和角度很多,但是面对高一学生,而且之前刚学过《赤壁赋》,应该教哪些内容、如何教呢?课堂环节如何设计?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突显?下面是我教授此课的一些反思。
教学目标的确定:
有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简单、明确、集中,经过反复品读、总结往届教学得失,本次教学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如下几点:1、了解怀古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2、反复品读,感受本词的豪放风格。3、知人论世,体悟苏轼复杂的情感。 其中第二个为教学重点,贯穿教学设计的始终。第三个为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间如梦”的感慨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声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学生特点分析: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相对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尽量让学生完成难度不大的任务,而朗诵品读则是学生乐意参与教师易于指导的学习方式,于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诵读法。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很投入,让我深切体会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多么重要。
教学方法: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名家名篇,文辞飞动,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其教法有很多。但是观其大略,无外乎朗读、讲解、分析。在总结这些教法的得失之后,我想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引领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从而感受苏轼词的豪迈、奔放风格,体会词人壮志满怀却无处可酬的情怀。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为了加强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初步感知时,要求读准字音。本词是豪放词的代表作,景物描写扣人心弦,在赏析景物时,边赏析,边试读,力求体味苏轼豪放词中景物描写所蕴涵的壮阔美,然后同学齐读,要求读出气势。在分析形象时候,同学范读,体味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这里有苦闷、郁愤和不平,这里有乐观、旷达和自信,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该诗在情感上的复杂变化。突出地表现了诗人的精神的自由,胸襟的洒脱,情感的豁达。展示了诗人力求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当最后诗歌讲解结束时,学生评价同学的诵读,哪里该激昂,哪里该舒缓,学生已经真正走入了诗歌,走进了苏轼。这不正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吗?
教学过程:
遵循文本研读的一般思路,即第一步整体感知:通过怀古词的特点理清本词的内容思路;第二步文本研习:反复品读诵读领会其豪放特色和思想情感;第三步拓展探究:比较本词与苏轼另外两首豪放词的不同,加深学生对豪放词特点的认识理解。课堂实际教学说明这种思路比较清晰,容易操作,师生配合还不错,基本达成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拓展探究这一环节没有充分展开。
存在问题:
首先是教师的课堂语言不够简洁,有不少重复表达之处,这也是我的一个老问题。语文教学其实是语言艺术,在这方面我深感自己的不足,今后在备课时要加以重视。争取每句引导语、每句过渡语都做到简洁清晰有力。
其次是课堂上师生的有效互动还需要加强,比如学生朗诵结束后教师的评价要及时明确,不能笼统评价。
第三,教学难点即“体悟苏轼复杂的情感”这一环节进行的不够深入,本来要求学生充分讨论,但回答问题的三名学生意见出奇的一致,可能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意识,认为苏轼的感情定是豪放旷达。面对这种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知人论世品评复杂的情感值得我继续探索。
最后,感觉这节课虽然学生很给力,配合的很积极,朗诵的也不错,但是还有一点“板”,即不够“活”。诗歌的讲评和赏析,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语文教“活”、让学生动起来“活”学,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灵魂。课堂适当地灵活一些、放开一些,多些生成的内容,或许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学习的潜能。如何灵活如何放开,也是需要我继续探索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