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致辞: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文 / 屠桂芳 责编 / 屠桂芳 2016-12-30 点击 10201

---2017年新年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上午好!

2017年,踏着轻盈的脚步就要来临了。借2016年度最后一个全校师生集会的机会,我代表校务委员会,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2016年,是十三中收获的大喜年头。高考的凯歌声,会考的欢呼声,师生参赛和成长的喜报,江苏省文明学校的荣誉等,承载了全体师生奋发有为而取得的卓越业绩。

我要向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付出艰辛努力的同学们表示祝贺!虽然你们暂时没有获奖,虽然你们还不是个个取得高分,但对理想的坚持,就会有圆梦的时刻。

我要向每天奋战在教学岗位上、兢兢业业的老师们表达敬意!虽然你们默默无闻,虽然你们平平凡凡,但对教育的坚守,就会有蔚蓝的天空。

在十三中的校园里,基于学习的成长是最重要的。怎样提升自己的学习呢?

在十三中听讲座,往往会有莫大的受益。前不久,在新青年教育剧场,我与同学们、老师们听了刘晓蕾博士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红楼梦》(高一),感受了对经典文本独特的解读;听了黄培义将军的《我国的国家安全与战略举措》(高一),理性的认识了中国时局以及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听了郦波教授的《国学中的人生智慧》(老师),了解了曾国藩、苏轼、王阳明等国学研习代表人物在个人修养、处世哲学和职业生涯等领域展现的人生智慧;听了止庵先生的《如何读书与为何读书》(高二),明白读书就像遇见一位高人并与之交谈,读书能使我们获得像“大地”一样的支撑,人生之路也会因此而坚实;听了鲍鹏山博士的《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国学经典阅读》(老师),明确了《论语》《孟子》等经典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体系,更是一套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告诉我们什么是理想的社会、理想的政治、理想的人格,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价值观的支持,受益匪浅。

这些都是可以称之为“底蕴”。古代文明,玛雅文明灭绝了,印度文明、埃及文明都出现过明显的断裂。而中华文化悠久而持续的发展,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华文化中蕴涵着的学习基因。我们研究学习,不能不首先回到民族的底蕴。

新儒家的著名思想家唐君毅先生在《说学问之阶段》中指出:学问当有“信、疑、开悟、乐道、知言”等五个阶段,现分享前三个阶段。

学问的第一阶段是“信”。即相信他人的思想,不能是怀疑和反对。哈佛大学校训:“与真理为友”。是朋友,当然要信。笛卡儿的著名哲学命题“吾思故吾在”,可见思维的原点需要“信”。人只有走过他人所已走过的路,才能走得更远;人也只有思想过前人所思想的,才能想得更深。

学问的第二阶段是“疑”。信后有疑,宋代学者陆九渊说道:“为学患无疑,有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张载说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善听者闻一知十,闻十知一;不善听者闻一知一,闻十知十。

学问的第三阶段是“开悟”。如果说“疑”是“山穷水尽疑无路”,那么“开悟”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是“菰蒲深处疑无地”,“开悟”是“忽有人家笑语声”。 “开悟”是综合,是运用,也是创造。

学习都有一个从“信”的开始,经过“疑”的过程,达到“开悟”的境界。这是古老的中华文化给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当下现实,我们看到荣耀几千年之久的中华文化,在现代化面前捉襟见肘。为此我们必须借助世界眼光反思中华文化,包含对传统学习方式的超越。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怀特海提出学习过程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孤独之旅,即自我学习。对问题的揣摩和推敲,对意象的捕捉与想象,对数据和概念的概括和演绎,都是在孤独状态里实现的。正象美国思想家梭罗所说:“真正勤学的学生,在剑桥学院最拥挤的蜂房内,寂寞得象沙漠上的一个托钵僧一样。”

第二种是结伴之旅,即合作学习。就是每个人交流学习中的思维过程,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由于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而激发新的思想火花。

第三种是开放之旅,即跨文化学习。能跳出我们置身于其间的本民族文化的狭隘眼界,就能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深刻反思,就会有不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碰撞,就能有新的思路,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能力,新的创造。

只有孤独之旅,无疑的是一种自我中心,必然导致孤陋寡闻;只有合作之旅,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一无所获;只有开放之旅,必然迷失自我,沦为文化的流浪汉。而只有将三种类型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学习的境界。

同学们,这是一个“终身学习化”的时代。学校不能不推进教育改革,学生不能不谋划学习改进。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列出了5种“创造型学生”的行为特征:①好奇心;②思维和行动的独创性;③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④想象力丰富,喜欢叙述;⑤不随大流,不依赖群体的公认。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表明: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新能力排名倒数第五。这是值得中国人惊醒的。

学习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学习境界的高与低,实在与每个人的人生追求相一致。这话说得有些沉重,但确是真理。正象一位哲学家说过:只有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

同学们,怎样提升自己的学习呢?将学习的“信、疑、开悟”结合起来,把学习变成孤独之旅,变成合作之旅,变成跨文化学习之旅。在学习上我们只有走着与别人不同的道路,只有付出别人无法超越的努力,才能真正获得成功。提三点忠告送给大家:一是个人的幸福总是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休戚与共、息息相关;二是没有理想和精神追求的“幸福”,是不完整的幸福;三是能在“每一天”都能体验到幸福与精彩才是完整的人生。

有人问“人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法国著名艺术家杜尚说:是我度过的美好时光。是的,每一天都是独特而重要的,每一天都是值得欣赏和珍惜的,每一天都应该是充实而精彩的。与大家分享《华盛顿邮报》曾经做的一次有趣的实验:邀请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著名小提琴家约夏.贝尔于2007年冬天在华盛顿朗方广场地铁站里,用一把制造于1713年的、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先后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期间1097人经过,只有6个人停了一会儿,约20人给了钱,但多数是边走边扔给他,总共收到了32美元。演出结束时,无人鼓掌、无人理会。可就在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演出,所有门票售罄,而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那些乐曲,平均花了200美元。实验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家,用世界上最美的乐器来演奏世上最优秀的音乐时,如果我们连停留一会儿倾听都做不到的话,那么,在我们匆匆而过的人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其他珍贵的东西呢?

“挡在前面的是山,踏在脚下的也是山,迷路的是眼睛,清醒的总是脚板。”而能够阻挡我们跨越的,往往不是面前的高山,而是我们鞋中的沙粒。

教育是使人成为“大写的人”的过程,学习是与自然,是与社会,是与自己对话的精神生活之旅。新年来了,我把舒婷的《这也是一切》里的结尾诗句送给大家: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

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

希望,而且为它斗争,

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同学们,“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吧!您应该有您的作为和成长:

志向高远,志气高昂,志趣高雅,书山探幽志为梯;

勤奋求知,勤勉习术,勤谨悟道,学海行舟勤作帆。

老师们,“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吧!您应该有您的责任和担当:

教必有方,无序乃惑,深入浅出在于度;

学须得法,不思则罔,柳暗花明源自悟。

祝福每一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

祝愿每一位同学学习进步、激扬青春、美梦成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