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名师公益大讲堂走进十三中
作文专家洪劬颉点拨佳作“九招”
1月15日,南京名师公益大讲堂走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作文教学专家、南京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华诗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洪劬颉老师为全市近800名家长做了《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如何帮助孩子写作好作文》的讲座。
学生怕写作文,家长不知道如何指导作文,但作文却又占语文近一半的分值,占目前江苏高考总分的七分之一,如何帮助孩子有效指导学生写作?洪劬颉老师从问题入手:您的孩子愿意把作文给您看吗?每次考试您的孩子复习作文吗?你想怎么帮助您的孩子复习作文?您的孩子最得意的写作招数是什么?您指导孩子写作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洪老师指出:目前中小学生写作文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看到题目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脑中一片茫然;写到200个字,感觉写偏题了,赶紧找橡皮擦擦掉重写;写到600字感觉已经全部写完了,实在无话可说……出了考场往往是:要么感觉作文写得一塌糊涂,要么感觉怎么写得特别好,待看到分数后完全傻眼。针对这样的问题,洪老师指出:作文是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的产物,首先要表达自己的智慧,对于事物的富有个性的理解、思考、认同,往往体现为智慧的人生感悟,思想火花,独到见解,深刻认识;同时还需要智慧地表达,强调有表达的技巧,生动、形象、流畅、富有张力和磁性,往往表现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动之以情,以情动人。“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汉姆雷特。”同一个问题因为不同的人的不同的叙述,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怎么才能让学生“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洪劬颉老师说:“好的作文指导,是让学生还有勇气写出下一篇。”要从写作的常识出发,不能不面对以下三点基本常识:好作文都是“打”出来的,好作文都是“写”出来的,好作文都是“想”出来的。
一.好作文是“打”出来的
现在电脑阅卷保证了作文评分的最大公平。为什么阅卷老师能迅速地把作文分数打出来?洪老师指出,作文都是写给特定的人群看的,作文的评判有三重标准:一是客观的评分标准,从切题、基本切题、不切题分为七档;二是阅卷感受,好看、耐看、值得回头再看,一篇文章“立意惊人、新气逼人、情感动人、书写正人、文辞醉人、外观悦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自己的文本具有三个特质,这也是评判的第三重标准,即:集中、匀称、有趣。洪老师支出了第一招:“聚集中”。文贵集中,因为集中而深入,因为集中而匀称和有趣。洪老师用“六个聚”来帮助学生“聚于一点”(一个人,一句话,一个物,一个观点,一个瞬间),“聚于一角”(叙述的人称、议论的立场和辩证的姿态),“聚于一体”(记叙:一人一事一情思,议论:一事一议一观点),“聚于一瞬”(在最有宝运行的瞬间写出复杂、辩证与凝练),“聚于一言”(语体:口语与书面语,语风:朴实与典雅),“聚于一篇”,综合运用以上五聚中的两聚就可以写出好文章。
如何让学生能够改变随意写作的观念?洪老师给出了第二招“信心丸”,树立四个写作观念:一是写好作文,关键在于自信,相信“我能写”“我会写”“我乐写”,享受写作的乐趣,信心是人心灵深处的力量,但是有孩子会说我就是怕写作文,怎么办?洪老师说:一个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怕写作文,就表明自己是有想法的,有想法,把这个想法写下来,就可能是好文章,所以第二个观念是“写好作文,得有一点想法”。人,总是有一点想法的。学习,总得要有一点想法。首先要“想”的动机,然后才有“想法”,才会有“新想法”,至于“会想”不“会想”,在“想”多了,自然“会想”,至于“想法”好不好,在“想”多了,自然会知道“想法”好还是不好。如何孩子再问,我有想法就是写不出作文来,怎么办?洪老师说出了第三个观念:“写好作文,就像说话一样。”每个人有想法,就要说出来,要让别人听清楚,前提是自己说清楚,自己说清楚的前提是想清楚。不管是口头表达重于书面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重于口头表达,最重要的是两者背后的“思维表达”,你想什么,决定了你说什么、写什么;你怎么想,决定了你怎么说和怎么写。围绕一个问题、话题、概念,能清晰、流畅、有层次、有自己想法地表达3分钟,也要能表达30分钟;能把3分钟的话扩展成30分钟(想象力),更要能把30分钟的话压缩成3分钟之内(概括力)。不管你说什么、怎么说,写什么、怎么写,最关键的是,要你的听众、你的读者能够愿意听、乐意听、听了还想听。
像说话一样写作文,从此不怕写作文。但是洪老师一再提醒第四个要树立的观念是:写好作文,一定要拒绝“高考体”。
为什么有些文章一眼看下去就是好文章?为什么我们的作文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打成56分或者42分?一个老师连续阅读200篇文章,就会形成若干个分数的模式,一看到这篇文章像52分的,那篇像41分的。洪老师指出现在盛行的“模式”作文都是请君入瓮型的,三段论盛行后便成了令人生厌的模式化了的高考体。同时,他也指出“宿构”作文不能做。珍贵的旧袍子换上新的颜色,“敝帚自珍”的“帚”终究是“破旧的”。他甚至还自创打油诗来让学生充分认识“高考体”的弊端。
拒绝高考体
洪劬颉
又是一年高考到,名人又要泪始流。
司马宫刑年年多,梦想坚守万金油。
韩寒小四张嘉佳,小资美文鸡汤稠。
四平八稳三段论,不求更多四十够。
赌咒发誓表决心,大话空话连篇诌。
爹死娘病求同情,励志故事满地走。
鸡头蛇尾腹干瘪,排比乱用势空有。
时空穿越文夹白,天书字僻画符咒。
自造名句来点缀,模式作文不可谋。
宿构佳作换新套,敝帚自珍终破旧。
在固有的强大的传统写作观念到建立起新的智慧教学写作观念的转换上,洪老师给出了第三招:“多盘点”,作文大盘点,再攀新高峰。把自己的作文进行梳理,通过“十问”来进行盘点:(1)我最擅长的文体是什么?(2)我最擅长的作文招式是什么?(3)我最熟悉和灵活运用的素材是什么?(4)我最熟悉的作家或人物是谁?(5)我最善于从哪个视角切入?(6)我最富有哲理的句子有哪些?(7)我最得意的作文是哪几篇?(8)我最欣赏的高考作文是哪几篇?(9)我最喜欢的课文(且我曾经学习路数获得成功的)是哪几篇?(10)我能从哪一个方面进行突破?
二、好作文是“写”出来的
好作文是学生写出来的,写什么和怎么写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题。洪劬颉老师研究智慧作文近20年,接受《扬子晚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南京日报》《东方卫报》等写高考下水作文已经13年,被《中国教育报》《人民网》多次报道。他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写下水作文的心得,给出建议。
第四招是“写生活”。从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开始写。不要动辄司马迁屈原司马迁,作文很容易平庸。用自己的手书写自己独特的故事,这既是阅卷老师没有见过的,能让人眼前一亮,也容易投入真情实感。
第五招是“积经典”。洪老师对目前流行的“摘抄本”提出质疑:有用的素材必须要倒背如流,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只能会使自己的作文不断降分。积累素材至关重要,但要日积月累,他介绍了自己的“经典语文:60秒的语文人生”的做法,每次课前都在黑板上抄写一句话,让学生背诵默写。
第六招是“会变式”。既要学会一题多写,也要学会一文多改,换一种句式、换一种文体、换一种角度往往文章就会不一样,而这样的训练必须要“限时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整一篇作文,同时要对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的语段进行写作训练的转化,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学习任务,促进读写结合。
三、好作文是“想”出来的
要让别人听清楚,前提是自己说清楚,自己说清楚的前提是想清楚。如何帮助学生“想”,洪老师认为要抓住“核心语义”,搭建“思维建模”,从而写出自己满意的佳作。
第七招是“核心语义”。 自选角度(选好角度),不等于任何一个角度都可以,要找出最佳角度;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可以互换的,要进行这样的互换训练;找出“核心语义”,要借助材料将核心语义在材料的规引下,将内涵不断缩小,内涵越小,你的作文立意就越高!
第八招是“思维建模”。
“核心语义”找出来之后,如何想成一篇文章,洪劬颉老师提供了“四三二一思维建模”:四个思维度向:时间度向,这是一种发展型思维,追问在时间之河中的“之前呢”“后来呢”,标杆记忆:“后来呢”;空间度向,这是一种比较性思维,联想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等情况,与之比较,标杆记忆:“他们呢”;心理度向,这是一种深刻性思维,追问此事是不是我想的——意愿,是不是我会的——方式,是不是我能的——资格,标杆记忆:“怎想呢?”;文化度向,这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是对命题的一种逆向式批判思考,标杆记忆:“怎行呢?”在思考问题确定下某一个方向时,怎么来思考问题呢?提供了思考问题的三种方式:一是常规思维,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列观点”“摆事实”“作分析”等常规思路思考;二是“超常规思维”,遵循“集中”原则,将思维聚于一人、一事、一物、一瞬,在思维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做出“超常规”思考,往往很容易出新想法,新思维,新表达;三是“反常规思维”,是对命题的逆向思考:这一定就好吗?“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思维往往在凝滞处,顿塞处,一下子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给人一片新天地。在选择一个方向采取某一种方式思考之后的问题,还需要做两个判断:一是价值判断(正误、好坏、高低、优劣、上下、赞否);二是文体判断(问题、需要、先进、条件)。(建模如下)最终形成一个提纲。
第九招是“文体建模”。洪老师针对学生的文体不清,提出了自己的解决良招,对记叙、议论、文体创新进行建模,让学生一看就懂,一懂就会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