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历史教研活动在十三中成功举行

文 / 王静 责编 / 王静 2017-03-16 点击 8184

    在这樱花飘舞的春天,3月16日,十三中迎来了南京市历史教研活动,各中学的高一、高三历史老师纷纷来到,一起研讨历史教学。

    高一教研活动在录播室举行,首先上课的是来自燕子矶中学的历史老师马荣荣,她开设的课题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马老师以材料引导为主,弥补高中历史教材知识点简单化的不足,带领学生探讨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三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理解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对于知识点的解析,马老师不仅注重知其然,也注重知其所以然,对于知识点的分析讲究层层剖析,根据逻辑结构细致讲解,知识点的之间的过渡和联系也非常紧密。课堂上马老师也力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组织学生多次讨论本课重难点,并通过个别提问的方法关注个别学生学习情况,教与学相统一,打造和谐课堂。课堂最后,马老师又联系社会实际,让大家以史为鉴,从洋务运动中得出改革需要全面,改革需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等经验教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第二节课是十三中历史教师吴婷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吴老师这堂课以荣氏企业的兴衰作为载体和缩影,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这弥补了教材的简单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整个课堂生动流畅,富有灵魂。吴老师针对高一学生的学情特点,以一些描绘性的感性材料作为本课的线索,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于课堂,在接受情感冲击的同时,清晰的掌握发展脉络。这样的方式使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吴老师起到一个“导”的作用。在课堂上,吴老师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材料设置了一些问题,以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还层层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朝纵深发展,课堂氛围和谐幽默。课堂最后,吴老师以一段视频结尾,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命运做了一个简单的交待,做到了首尾呼应,逻辑紧密,让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线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两位年轻老师精彩的公开课之后,来自金陵中学的冯老师和十二中的张老师就教学目标、学生参与度、史料选用等方面充分肯定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提出课堂节奏加快和突出考纲的建议,袁庭虎老师也对全市高一教学和教研工作进行了布置并提出指导意见,使得无论是开课还是听课的老师都收获颇丰。

    如火如荼的高一教研活动同时,高三教研活动在风华厅一并进行。首先是溧水二中的历史老师李晓刚开设《二战前后的苏联》。李老师从“制度的赛局”导入,引入本时段苏联的高考考情分析。在理清时间线索,总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用材料题进行难点突破。课堂上李老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黑板演练和教师细致的讲解相结合,既点拨解题思路,又培养答题规范。面向高考,夯实基础,体现了教学的和谐统一。

    十三中的王东峰老师则开设了《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她本堂课深入运用世界史观,贯通知识体系,注重材料分析和解题能力的训练。特别是IPAD课堂教学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新科技手段的灵活应用很好地实现了即时检验和及时反馈,师生互动效果良好。王老师的教学设计还体现对“时空定位”、“历史解释”等历史核心素养价值观的思考。

    两节公开课后,南师附中和雨花台中学的陶老师、孙老师等对高三的复习课进行了到位的总结与点评。他们一致认为这两堂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设计理念契合高考要求,是对二轮复习课堂的有益探索。最后南京市历史教研员袁老师组织全市高三历史教师对二轮复习的框架和专题复习模式开展了研讨,强调了课堂限时训练和建立复习题库的重要性。

    春光明媚,鸡鸣脚下,玄武湖畔,众师齐聚,历史教研,共同成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