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2017年南京中语论坛”在南京十三中新青年教育剧场举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阅读与语文教育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潘新和教授为300多位中学语文老师带来题为《为“立言”奠基——立言的五大素养与三大支柱课型》讲座。他直言,孩子需要读经典,但不要以“读懂”的伪命题来限制孩子的阅读。
讲座伊始,潘教授笑言此次讲座是为了打破语文教师的“三观”而来,所谓“三观”即课程观、教材教学内容观和教法观。潘教授回溯了近百年来中国语文教学历史,认为自白话文运动以来,前人把语文教育的目标定为“语言文字运用”,降低了语文教育的标准。潘教授从当代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现状说开去,批判了较为流行的语用工具论,提出了语文教育不应降格为语用教育,而应开展以“立言”为目标的语文教育,使语文教育从阅读本位回归到写作本位,让语文教育真正拥有灵魂。
潘教授认为语文教育不是传授一门知识和技能,而是给予学生生命——肉体生命之外的更为重要的言语生命、精神生命。语文教师要做的是“言语生命意识的唤醒”,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而活着”的问题。潘教授提出三大支柱课型,即读书笔记课型、论辩写作课型和演说与辩论课型,实现读、思、记的三位一体。他说,读必经典,但不要以“读懂”的伪命题来限制孩子的阅读,我们要用最好的精神食粮为孩子的精神奠基,为“立言”奠基。读经典时,可以通过圈点、笔记、摘录、读后感、论文、读书报告等多样的形式呈现,阅读是手段,而写作是目的。在这一基础上,以写作和口头交流作为两翼。其中,写作所指的是论文写作,要实现由写生活向写思想的转化,培养思辨能力;口头交流主要指的是演说与辩论。辩论不完全是写作,也不完全是口头交流,而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通过与读书的对接,在天然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环境之下,用活的语言生成活的教学法,用演说与辩论来检验读的效果。如此,一体两翼,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通讯员 张小英 徐惠中 李昊欣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