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勇军老师在首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的发言
各位老师好!
有人问您上课紧张吗?我不觉得紧张。为什么呢? 抱着向大家学习的态度,就没什么好紧张的。想得太多了容易紧张!
为什么要选《葡萄月令》这篇课文?
“现代散文选读”中有几篇课文非常有价值,但是教学中我们很多老师没有把课文的语文的因素充分挖掘出来。有的课上得不大像语文课,有的课则把它当成简单练习。这样一篇看似有一定人文高度的课文怎么上成一个平平常常的语文课,让学生学习有收获,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我觉得“现代散文选读”中有几篇课文,像《云南冬天的树木》、《寒风吹彻》、《葡萄月令》等,值得我们探索。正是基于这个考虑,我把这个课带到这里,向大家求教。
我们老师的专业进步来源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而我们专业的退步,也是从一堂课一堂课的漫不经心开始的。老师专业发展的种子应该播撒在关起门来不上给别人看的课堂里面。我们都知道打开教室的门,当别人各种眼光在你的课堂逡巡交错的时候,你往往是一套做法,真正关起门来,你的课是怎么上的?这种课的质量高还是低?高,你的专业就在不断地天天进步;低,你的专业就没有很好的发展。
我常讲语文老师是“天生”的。什么叫“天生”的?就是指一天一天地生长出来的。就是通过一堂课一堂课,自己跟自己较劲——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钻研学生,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钻研教材,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钻研教法,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这里没有什么捷径。如果有人跟你说,似乎有那么一个捷径,讲的人是不负责任的,信以为真的人也是胡里八涂。专业的成长靠的是我们关起门来的每节课的认真和讲究上。
我觉得,我们专业上能有些进步,需要三种眼光:
第一种眼光,是“教育的眼光”。
教育的眼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完整。人是完整的,在教育中,我们当然需要一种完整的眼光。可是,现在我们看到处是专家的眼光。专家屁股坐在专业知识的沙发上,他们非常富有学理地把一堂课切割成若干小段,每一个段又有多少个深邃的学理,最后三弄四弄就弄得我们老师不会教书了。不是说不要专家的引领,我的意思是,不要迷信专家,有那么一些专家弄得我们一线老师不知所措。我们常看到有老师在教案中写到这么一句话:下边跟学生对话。我就非常地莫名其妙。什么是对话?这是一个哲学概念,内涵非常丰富,是不大能讲清楚的东西。是问两个问题吗?还是就一个问题在一起讨论?还有你读两遍课文?这种话,都是从课标里抄来的,跟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关系,没有用!它不是一个课堂操作的术语呀!课标有它的指导意义,可是一旦降到课堂这个层面,它需要的是一种技术性、手艺性的、规则性的术语。比如说,“读一遍”,“抓住这一个词让学生替换一下”,“这个段落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学生讨论探讨怎么铺个台阶”等等。应该是这样的一些非常具体的东西。
我们的课堂常常被切割得很破碎,而不是整体的东西。所以我认为第一个要有“完整”的眼光。这个很重要,因为人是完整的,人的发展应该是立体的。
第二种眼光,是“语文的眼光”。
语文这门课到底与其他课有什么不一样,追问了多少年,可是我们常常自己迷失。其实,语文这个东西,我觉得有个独特的地方,就是“因文悟理”,在阅读中自然地感发得出种种感悟,主要不是传达什么道理。要讲道理,可是是用“语文”的办法来讲道理,用语文的方式来学习。这里面比较好的方法,恐怕还是“揣摩”。什么叫“揣”?揣就是“猜测”。什么叫“摩”?“摩”就是“比较”“讨论”。比如说我这堂课教学,先问学生什么是“月令”?我不是让你去解释词语,我是变了一个法,让学生把对这篇文章的课前阅读做一个浅层次的梳理,揣一揣,摩一摩。有了这个,咱们再挑几个段落看一看品一品这里面口语句、短句特有的表达的意韵和意味。再往下边,我们再看看“月令”两个字去掉,取材上有什么变化?回过头来再看,《葡萄月令》这种特殊的文体、体式,它有什么效果?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文章作者表达的情怀。这就是一个不断揣摩的过程。其他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是揣摩的基础上,通过对言语的形式反反复复的讨论最后获得一种对文本认知的经验。
语文能力,说到底是什么东西?就是一种读写经验。让学生认认真真地把书读好,认认真真地把一篇篇课文扎扎实实地学到手,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经验,你的语文教学就成功了。
第三个眼光是“课堂的眼光”。
跟大家一样,我们都是教书的,多少年站在课堂上。一路走过来,有风雨,有欢乐,有喜悦,也有焦虑。回首一看,失败的课绝不比成功的课少。但是,这个课堂是有规律的。课堂不是你学一点理论就能进入教学情境的。对于课堂,我们要真正知道要想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做这些东西对学生意义在哪里。我觉得这个很重要。老师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个情境,一群孩子,怎么能够让最想发言的起带头作用,又想让其他孩子也参加进来,有自己的话语,最后变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大家一起往前走。这是很有讲究的。情境把握的关键在学生身上,关键在于老师必须欣赏学生的差异性。有的答案与您预设目标答案很接近,有的不太一样,要尽快地发现这种不太一样的答案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差异和互动对于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提高很有价值。
我想,这三个方面的眼光,我们要不断地去磨炼它,让自己的眼光变得锐利一点,我们这个书就没白教。
就我这堂课来说呢,我希望我的课堂教学原本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我拿来向老师们讨教。我经常跟年轻老师讲,要把课上得平实一点,老实一点,结实一点。上课要老实。你首先考虑的就是你教的这个内容,用这个方法,对于学生帮助有多大?学生能学到多少真正的语文?第二朴实一点。很多老师经常在外面听一些公开课,我承认我在外面向同行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但是我觉得现在很多的公开课做秀成风,那种课不值得学习。它跟我们真正的课堂教学距离甚远,恐怕我们还是要老老实实地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是有收获。最后结实一点,这个课扎扎实实的,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如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课内到课外,由学生的认知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些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东西。
美国人说:人生是富有梦想的演出。我们现在都在讲专业发展,其实专业发展的背后是专业生活。什么是专业生活?我想,也许就是自己富有梦想的演出,通过一天天的教学工作,让自己人生的梦想得以在课堂上很好地表达出来。我相信像这个样子,一堂课一堂课把它上好,一天一天地去追求,我们的专业生活就寓于其中了。有了专业的底气,一步一步地成长,我们今后教学上就会有那么一点特色乃至有那么一点风格,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我这堂课,就是这些基本想法。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