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运动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运动对抗性强,魅力是多元化的,其原始性、大众性、争议性、戏剧性、艺术性、挑战性、整体性、不可预知性等,形成了独特的足球文化现象,是其他任何运动项目所不及的。
根据教育部关于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体魄强健、大力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要求,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培养足球后备人才,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体青字〔2013〕12号)、教育部《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年)》和《江苏省青少年足球振兴计划纲要》为指导,坚持“全面普及、统筹协调、教体结合、创新机制、着眼未来、持久实施”的原则,以培养“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载体,精心营造“阳光体育、快乐足球”氛围,建设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中的球类活动中心,通过完善校园足球联赛制度和推广“一球一操”活动,丰富省体育课程基地,吸引更多学生参加足球运动,推动校园足球工作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1.高度重视,健全管理体系。成立校园足球领导小组,健全足球项目管理体系,确保校园足球活动顺利开展。
校园足球领导小组:
组 长:屠桂芳
副组长:伏 新、汪 源、杨潘顺
组 员:王东峰、曹 晨、李 健、沈 锋
2. 普及为先,重视特长提高。在全校、全区开展校园足球推广活动,着力扩大青少年校园足球参与人群,以普及促发展,以发展促提高。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广泛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主题活动。成立足球俱乐部,开设特色足球课程,开展啦啦操社团、足球比赛、足球嘉年华等活动,培养一批喜欢足球、热爱足球的学生。
3.合理布局,推进校际联盟。依托高中体育课程基地,发挥现有阳光体育(足球项目)学校的辐射作用,立足本区、辐射全市,结成区域、校际联盟,以老带新,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4.因地制宜,建立联赛机制。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三级训练体系和校、区级联赛体系。协调并举办每年一届的全区中小学生足球联赛。每年定期组织班级、年级联赛,确保足球人群基数。在传统比赛的校园赛制中,增加基本功、趣味性足球比赛。
5.深入推进,凸显足球特色。把足球列入体育课必修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足球教学课,授课内容为国家统一教材或校本教材,全校不少于50%的学生经常性参与足球活动并掌握相应的足球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好足球人才梯队建设。充分发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开展校本研究,研制符合本校实际的足球校本教材。
6.教体融合,形成发展合力。与足球运动学校、俱乐部密切合作,充分发挥教体融合的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实现资源共享,相互渗透融合,形成发展合力。
7.建立体系,形成梯队优势。建立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基础、以校园足球后备人才示范学校为引领、以足球精英梯队为重点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争取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在全市、省处于领先地位。
8.理顺关系,共谋多元发展。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塔尖”与“塔基”的关系。我区现有12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这是“塔基”,基本做到校校有足球课、足球队、足球赛,向人人都懂得足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方向发展。“塔尖”是三个小学、两个初中高水平运动员组成的足球队。二是处理好足球运动与文化学习的关系。足球运动训练需要时间,要科学的谋划足球训练与文化学习时间的比重,关注足球特长生的文化学习,因为比赛耽误的课程要及时补上。三是处理足球与兴趣的关系。以足球项目的普及带动其他运动项目的开展,依托“校园俱乐部”,成立各个运动项目社团,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运动选择。
三、重点工作
1. 遵循客观规律,创新发展方式。遵循青少年成长和教育规律,把握青少年校园足球运动发展规律和特点,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道路。以满足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足球运动需求为出发点,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2.构建课程体系,培养足球人才。按照体育课课程标准和各水平学段教学要求,建立健全校园足球教学和训练体系。以“普及知识、培养兴趣、循序渐进”为基本要求,有计划地把足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纳入体育课程必修内容,不断提高足球教学质量。成立校园足球社团、俱乐部,立足学情,定期开展学生喜欢的足球活动,引导广大学生踢足球、懂足球、爱足球。
3.积极开展训练,定期组织联赛。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坚持开展校内日常训练,定期组织比赛,做到班班有队伍,年级有比赛,校际有交流。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足球训练,发现、培养足球人才。组建校级足球队并积极参加各级联赛。将学生足球学习、训练、比赛及足球运动技能等级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4.开展多彩活动,丰富足球文化。坚持“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理念,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团结协作、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健康成长”的校园足球文化。积极推广“一球一操”模式,通过足球和啦啦操的融合互动,增强学生体质,形成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充分利用大课间、课外活动及节假日,开展足球趣味赛、对抗赛、挑战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尝试开展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丰富学生暑期生活。
5.加强理论研究,提升科研水平。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及足球专项技能形成规律,细化各年级的训练原则、内容和方法,实施《江苏青少年足球教学训练大纲》。采用课题化推进的方式,加大对青少年校园足球训练技能、运动康复和心理辅导等内容理论研究。加强科研力度,及时了解国内外青少年足球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信息,加强对足球训练规律和制胜规律的研究,不断推动训练方法、手段、器材和理论的创新,全面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的理论和科研水平。
6.有效整合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足球培训,力争持证上岗。同时聘用具有足球教练员资质的专兼职教练充实本校足球教练员队伍。整合社会资源,邀请我校杰出足球校友,助力校园足球运动开展。
7.创新合作形式,力争特色发展。联合社会专业机构、俱乐部、知名企业,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工作。增加特长生招生,完善足球项目测试项目与标准,建立本区足球特长生档案,形成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优秀足球生源不流失,同时与高校建立联系,推进优秀人才。开展校际联盟等形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足球专业水平。
8.建立奖惩制度,发挥评价杠杆。制定可行方案,对优秀生源校建立奖励制度,对运动成绩、学习表现突出的足球特长生建立奖学金制度,对教练员、足球教师、足球特长生等建立校园足球考核奖惩制度。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成立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校园足球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建立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的工作机制。
2.经费保障。加大校园足球经费投入,设立校园足球发展专项经费,用于组织各级校园足球联赛、校本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教练员引进、竞赛、奖励等。联合足球俱乐部、知名企业等筹集校园足球发展资金。
3.运行保障。建立、完善有效的校园足球评估机制和监督机制。研制校园足球教学、训练指南和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价标准,逐步规范足球教学和日常训练。
建立校园足球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涵盖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过程管理、保险赔付的青少年校园足球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校园足球安全责任意识和防范能力,制定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检查和管理。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建立校园足球活动意外伤害的应急管理机制,在全面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购买校园足球运动责任保险或场地险。进一步提升校园足球安全保障水平,解决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
目前,我区12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足球项目发展并不平衡。为此,先与区内发展较好的足球特色学校(小营小学、立贤小学、南理工附属小学、弘光初级中学、十三中锁金校区、玄武高级中学等)密切联系并进行梯队建设,每年两次工作例会,统筹足球项目发展,有效形成区域联动、相互贯通、协调一致的足球发展路径。
2017.4.21
附:玄武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12所)
1.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2.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太平门)
3. 南京市弘光中学
4.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
5. 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
6. 南京市小营小学
7. 南京市理工大学实验小学
8. 南京市立贤小学
9.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10.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
11. 南京市孝陵卫中心小学
12.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阳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