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做教师,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

文 / 项云 责编 / 曹晨 2012-05-16 点击 7365

    2012年4月21日——4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班主任名家论坛,在会上听取了教育界大师、名家的报告,尤其是83岁高龄的于漪和魏书生“单口相声”似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的敬业奉献、课堂教学的精益求精、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班级管理的独特方式都值得我去回味和思考。下面把两位大师的报告简介如下,以供大家学习研究。

一、于漪的主要教育思想和理念

 

    选择教师,就选择了高尚。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教师德才兼备,人格高尚、完美,对学生才会有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才会良好。为此,我做了一辈子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在教育征程中努力跋涉,不敢有丝毫懈怠。做了一辈子教师,在教学第一线摸爬滚打,虽有些微经验,但更多的是遗憾与教训,体会最深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一辈子学做教师。

    (一)一辈子做教师   一辈子学做教师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自1951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一直工作在基础教育领域。我深深地体会到,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就是选择了跟我们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的伟大的教育事业。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的。因为教师这个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引领学生形成健全完美的人格,要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启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曾讲过:“智如泉涌,行可为表仪者,人师也。”做教师一定要德才兼备,自己的思想言行要给孩子做榜样。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一辈子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这里讲的“格”,不是指电脑上的排位,而是国家的期望、人民的嘱托。国家把后代交给我们教师,国家就放心了,老百姓把自己的子女交给我们教师,他们就放心了。这才是合格。
    做教师,身教远远重于言教。《论语·子路》篇讲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经常和年轻教师讲,教师对学生的作用,绝对不会是零。教师工作无时无刻不是你世界观、人生观的亮相,你整天和学生在一起,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自然会对学生产生相应的影响。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自己首先必须做一个一身正气、有中国心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在我心中有很多榜样,苏步青、谢希德先生那样为国为民、忧国忧民的意识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我是个凡人,一名平凡的普教老师,但是我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也可以一步一步攀登,一步一步修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爱戴的、人民放心的教师。所以,第一步就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是塑造自己人格魅力的前提。
    我22岁大学毕业做老师,不知天高地厚。做了老师以后我才发现,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水平只能说明职前接受教育的程度,岗位上是要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有两件事情一直让我刻骨铭心。讲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我就这样和学生讲,下里巴人就是通俗的,而阳春白雪是高雅的。后来读宋玉《答楚王问》才发现,我教的是多么不准确。原来它是这样的,有客到楚国都城郢唱《下里》、《巴人》两首曲子的时候,属而和者数千人,唱到《阳春》、《白雪》两首曲子的时候,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到了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属而和者数人而已,因此曲弥高和弥寡。我由于治学不严谨,误把第二等的作为最高的。基础教育是不能有半点差错的,因为它是伴随人的终生的,小学学的字、对数字的概念,一辈子都在用。当时我非常内疚,对学生讲,我讲错了。我是改行来教语文的,因此我要用五倍、十倍的力气来学。天天学习,明灯陪我过半夜。我用了三年的时间,把大学中文系全部课程学完。九点以前工作,九点以后自修。有一次批改作文,对面坐的是个语文老教师,他看我写睡着了的“着”字,羊字头下面一个目,我把羊字头断下来了。他看到了,就对我说:于漪,你要知道,你写错了就会影响一大片,你在黑板上写一个错字,可能这个孩子一辈子就写错了。这样的教导,我真是刻骨铭心啊。从此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我想做教师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谦虚谨慎,好学不倦。
    当时,我们语文组有18名老师,我是唯一的女教师。那个时候听老教师一堂课很难啊,不像今日,现在党和国家对青年教师的关爱和期望是我年轻时候没有感受到的。我们那个老组长很有学问,有—天他来听我的课,我清楚记得上的是王愿坚的小说《普通劳动者》,讲的是将军和士兵的故事。课上完后,我向他请教,他先表扬了我几句,接着说道:“不过,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你还不知道呢!”我简直像五雷轰顶一样,晕了。他说:“人物分析有像你这样分析的吗?将军平易近人,热爱劳动,这是贴标签。”他的话激励了我一辈子:既然做教师,我不仅要把大门找到,而且要登堂入室。
    从此,我下定决心要拜众人为师,以两把尺子伴随自己的人生。
    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每次教研组开会,我都拿本子记。每个人思考问题都会有很精彩的地方,我用心听,认真记。我体会到教师要学会借脑袋,要博采众长,把别人所有的长处、思考问题的结晶都学过来。别人会从各个不同的方面给自己以启发,所以我向教研组所有的老师学习。我不断地“照镜子”,寻找自己的不足。
    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每一次课上下来我都有“教后”,每堂课都要反思。“教后”记两点,一是记学生的闪光点。当孩子全神贯注学习的时候会超水平发挥,往往超过我备课时的所思所想,这是孩子创造的火花,我要把它记下来。二是记自己的不足。不管备课的时候多么认真,但是当孩子的主动性发挥出来以后,就会发现自己的预备总有这样那样的漏洞,因此我就记下自己的不足。不用长篇大论,一二三四五写下几点,这样长期下来就掌握了教与学的规律。

    (二)硕学为师  洁身作范
    我认为,当今社会,做教师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当然韩愈讲的“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的。但是市场经济中的学生很容易把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掺杂了商品意识的东西。我自己做了几十年的教师,体会到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是有种种形象的。每个学生都会对每个教师作出评价,包括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回家会跟妈妈讲:“我们的老师不喜欢我。她喜欢某某同学。”这不是”议论文”嘛!教师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一句话,出自不同教师的口,效果就大相径庭。学生认为你配做老师,就会很信服你。所以我认为并非所有人都能做老师的,就引用了“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作为标准。人师难为啊!教育实际上是人格力量的推动,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成长。
    作为语文老师,除了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我认为三点特别重要。
    第一,确实要有一颗爱国心,要有炽热的心肠。因为你所教的这些佳作美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操和感情,最深邃和精辟的思想。而这些精神财富都是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产物。因为,世界上最有名的作家都是悲天悯人的,比如说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我们中国与西方不同,西方是城堡文化,我们是天下文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国家和人民需要满腔热情,这样才会有激情,永远有一团燃烧的火焰在心中。
    第二,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文化积淀。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文化。语文老师就是在跟文化打交道。要让孩子沉浸在文化氛围中,教师当然要有一个比较开阔的视野和相关的背景。我原来总是想改行不好,后来我觉得改行也是很好的,因为文化都是相通的。比如我教过历史,我就绝对不会在教先秦文学时出现“皇帝”这样的错误。比如说在“文革”期间,大家捧李白,贬杜甫,我就不会这么干,因为具备了文化判断力。例如,我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就一定要了解居里夫人,为什么爱因斯坦会有这样的判断,再联系到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等等。所以说作为语文教师,文化的积累很重要。
    第三,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些文化含量。语言是思想的影子。各行各业语言要求不同,我们不是超市的营业员,也不是卖菜大姐,我们是语文老师。语言要能反映你的文化素养,反映你的思想情操。如果语言有吸引力,孩子就愿意听。语文教师的词汇要很丰富,因为你要教孩子的一个是书面语言,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场景下的“活”的语言。所以我在课上有意识地多用成语,因此孩子的作文中也有很多我用过的成语。

    (三)精神追求与专业诉求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通过“洞穴中的囚徒”这个著名的隐喻,阐明教育是把人、把人的灵魂和精神引向真理世界,从黑暗引向光明。教育事业是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事业,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这点,精神追求才有方向,教学诸多思考、诸多做法才有根有魂,才不会堕入虚幻浮夸的泥淖。
    德性与智性是生命之魂。学生进学校求学理应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陶冶和扎实有效的科学文化教育,使年轻的鲜活的生命健康成长。令人揪心的是重术轻人、急功近利思想的干扰,应试教育、题海战术铺天盖地的侵袭,育分不育人、求学不读书的状况比比皆是,教育被扭曲,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受其不良影响。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它的基本职能是促进青少年的发展。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重术轻人,重技能技巧而轻人的总体素质的培养,是把“人性”置于“物性”之下,有悖于育人的宗旨。
    德性与智性本不矛盾,是人们二元对立的习惯思维方式硬性地将它们分裂开来,似乎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水火不相容。事实并非如此。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它决定并影响着智力的发展与发挥;科学文化素质是通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智力获得发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而在发展智能的过程中,须注意情感的激发、意志的培养、坚毅与自制品质的养成。显然,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他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制约。前者是统帅,是方向;后者是基础,是生存发展的内部依据。     
    教育要“以德育为核心”,绝对是经典箴言。教育学生就是要他们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如果求学期间把握了做人的底线,养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学生将一辈子受益不尽。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确实如此,一个人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却补不了;能力有限,而责任是无限的。记得世界经合组织曾调查全球几十位著名跨国公司总裁,他们一致强调:责任感、创造性、灵活性是人发展、成才最核心的素质。可惜至今不少人,包括教育工作者对此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往往误认为德育是软任务,口里说说的;而抓知识却是硬任务,有的甚至是迷信分数,对分数顶礼膜拜。我们不否认其中确实有不少难言的苦衷,如考评、升学率等紧箍咒,但教师个人在认识与力行方面的缺位也不容回避。
    正是因为认识上的偏差和行为上的缺位,学校教育就出现德育、智育割裂的情况,似乎学科教学就只是智育,而班主任工作才是德育。其实,任何教学都应有教育性,有教育性的教学,才赋予知识、能力以灵魂和意义,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进校求学,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课堂里进行怎样的教育对学生心灵塑造至关重要,影响到学生的生命质量。学生只有一回青春,青春是无价宝,学校要满怀爱心切切实实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促进他们的德性与智性和谐发展、共同成长。
    课堂教学究竟是单一传授知识技能,还是以所教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情感、态度、价值观,其教学效果迥然不同。后者是真正的教书育人,把责任心、创新意识、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等,伴随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撒播到学生心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不仅智力获得发展,心里也逐步亮起人生追求的明灯,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判断。课堂教学应该立体多维,发挥育人的多功能。所谓教学的优质和有效,就应该追求这样的目标。
    德育与智育的融合,绝不是外加、贴标签,而是深入钻研教材,反复推敲教学内容,认真挖掘教材中固有的育人资源,使知识传授、能力训练闪发育人的光彩。融合的方法很多,如可在文本中开掘,可在教学过程中点拨,可在情感上激励,可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受启迪。总之,课堂教学须血肉丰满,学生才能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所求、学有方向。
    学科教学应该是德育的主渠道,主渠道开通,学生的生命之魂、德性与智性就能每天受到培养。如此春风化雨,生命之花就会绽放。

    (四)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素质教育绝非权宜之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国民素质能否明显提高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因而,今日素质教育落实的程度如何,取得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明日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面貌。

    2、只有现代化的教育才能培养现代化的人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挑战着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急剧变化,竞争内容转入经济,转入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高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科技,后日的经济。
    教育可以培养人的现代化,但也可能使传统中消极的东西更为巩固,因此,只有现代化的教育才能培养现代化的人。

    3、今日的学生素质,就是明日的国民素质:基础教育在人的成长、成人、成才中起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从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来看,基础教育从事的是人的基本建设,给人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科学文化打基础。……今日的学生素质,就是明日的国民素质。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人的素质越高,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就越显著、越卓越。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必须眼睛向下,从人的学生时代抓起,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4、教育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价值观: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教育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价值观,只讲功利,只是考试、求职的敲门砖。必须思考深层次的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片面的质量观就会有意无意间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某些残缺,如缺乏做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奋斗的精神、体质的赢弱,等等,与培养目标相去甚远。知识、能力是获取精神力量的阶梯,不是精神力量的全部,更不能醉心于机械操练,把学生练傻。

    5、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善人的自身人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完善人的自身人格,促进他的全面发展,为社会造就合格的成员。但由于受功利、实利等思想的影响,重术轻人、重利轻人,甚至目中无人的现象到处蔓延,使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难以有效地落到实处。

    6、人和学科的教学都应发挥他特有的多重功能: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进学校求学,每天好几节课,大量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的。课堂教学是片面质量观主宰,还是全面质量观指导,育人的质量就会迥然有异。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发挥它特有的多重功能。
    基础教育阶段传授的知识,许多是知识的“核”,不因时间推移而老化,因而,这个时期学生学到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往往陪伴终身,一辈子都起作用。
    学科教学应以本学科的智育为核心,整合德育和美育,给学生打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互相融合,全面奠基。

    7、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残缺的人:一个民族没有人文文化,精神就会迷失,民族就会异化。一个社会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病态的社会,难以和谐,难以发展。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残缺的人,丧失理想,丧失信念,丧失奋斗目标,在个人荣辱得失中浮沉,为金钱至上所左右,就会迷失方向。

    8、珍视每个学生生命的价值:珍视每个学生生命的价值。尊重和爱护学生是21世纪教育改革的新起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基础教育是大众教育,须面向全体学生。大众教育不排斥英才教育,但不能只当英才教育的配角。人是有多元智能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基础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为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奠基。

二、魏书生的主要教育思想和理念

 

    魏书生老师是我国教育界的杰出代表,被称之为教育界“长青树”和“奇才”,自上世纪80年初崭露头角后,很快在国内外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时至今日,他的影响仍是与日俱增,并已超出教育界,在更大范围内产生着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他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班级管理法,“松”、“静”、“匀”、“乐”人生修炼法闻名全国。

    (一)班级管理的科学与民主

    他曾是工人,却写了50多次报告要求当中学教师;他是语文教师,用20课时教完200课时的教学内容,且成绩全优;他一人同时出任几个班的班主任,全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班级不乱;他没上过大学,却做了大学校长并兼任几所大学教授;他不是作家,却出版25本专著,本本畅销;他是中国惟一一位同时教语文,又当班主任的教育局长。

    班级管理的两大点,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民主四段,科学三段。民主第一段,叫做一个当老师的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第二段建立师生互助的关系,互相搀扶着,帮助着,度完这段不太长的人生;第三段,叫做发展学生人性中美好的部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第四决策过程要民主,班级怎样管,语文怎样教,课堂怎样,怎样更加活跃,更加适合同学们的需要,都大家共同商量。科学分为三段,一建立计划系统,二建力监督检查系统,三建立总结反馈系统。三个系统,互相制约,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的管理的网络。班级管理上了民主和科学的轨道,班主任就越当越好当,大家也学起来越学越高兴,越学越自由。老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同档次的学生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这样一个班集体才会充满活力,每个学生才会充满自信心。

    1、班级管理中的民主: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老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同档次的学生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这样一个班集体才会充满活力,每个学生才会充满自信心。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一个当班主任老师,最要紧的是什么,我的体会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变成自己的助手。
    3)发展每个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发展学生人性中美好的成份、个性特长,这是一个班主任必须坚守的原则。很多人问魏老师你怎么改进后进生,我说我不去搭理他,不搭理他就改造了,我说你千万别吃饱饭没事,找撩他淘气那根脑神经。
    4)决策过程要民主 
    决策过程千千万万,要民主,语文怎样教,班级怎样管,课程怎样上,后进学生怎样改变,千万不要自己一拍脑瓜门,就这么定了,而且要经常跟学生一块商量。

    2、班级管理中的科学 
    科学化了就是我说的三个系统:计划系统、监督检查系统、总结反馈系统。

    1)建立计划系统 
    计划系统三类计划,按时间范畴定的计划,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到这个时间做这个事情,谁说不做也不行,老师说不做也不行。为什么,规矩制定的。老师想不做,提交大家讨论,说这个规矩得改了,那咱们改了以后,再不做。
    2)建立监督检查系统
    监督检查系统,五道关口,一质检关,二护检关,三责任人承包关,四集体舆论关,五班主任抽查关,有了这么五到关口就保证咱们定的规矩制度,不放空炮,落到实处。久而久之,有了良好的习惯,那么学习也好,班级管理也好,都进入了一个正常的轨道,那么班主任了,也就实现了民主化,科学化的管理。
    3)建立总结反馈系统 
    总结反馈系统实际是指,对我们的计划,规矩,制度,大的方面,咬定青山不放松,决不动摇,小的方面要常干,常新,常做,常新,时空条件发生变成,不断更新,不断总结,不断先前发展,这么一个系统。

    3、注意力体操
  “注意力体操”其实很简单,就是“松”、“静”、“匀”、“乐”,即身体松,心灵静,呼吸匀,心情乐。“松”:让你身体250多块骨头、各种各样的细胞都处于一种极其轻松的状态去看书。“静”:守住心灵的宁静,想像你心灵深处有这样一汪湖水,站在湖水前,湖泊平静得不仅没有波澜,而且没有一丝涟漪,湖泊的边上长满了花草树木,花草树木的影子倒映在心灵的湖泊里。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必须训练自己闹中求静、苦中求乐、忙中求闲、失中求得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有用的信息请进来,为我的生活学习所用,没用的信息一边去。“匀”:呼吸要深、细、匀、长。人生实际就在一呼一吸之间。烦闷的时候,紧张的时候,焦虑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做深呼吸。“乐”:以快乐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工作、学习、磨难、打击、诽谤、诅咒。所谓乐观主义者不是说这个人一帆风顺,而是说他面对人生的上下、进退、起伏、兴衰、荣辱、得失,特别是打击、磨难,仍然能快乐起来。

    (二)魏书生教学思想点滴

    每堂课至少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最优秀的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更深更难的题。后进学生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

    1、课堂教学十要求
    1)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的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簿。
    2)每堂课至少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最优秀的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更深更难的题。后进学生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教师讲课时间别超过二十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思、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4)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谈看法。
    5)学生动笔练别少于10分钟。
    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过20秒,以减少老师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
    7)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
    8)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
    9)下课后的课间10分钟,不离开学生,学生们做操就和他们一起做操,学生在室类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个学生谈谈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学习更愉快,效率更高。
    10)备课簿上写一句话,这节课成功在何处。教师固然要反思,但我觉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学生喜欢的环节,坚守坚守再坚守,发展发展再发展,这样反思发现的那些不足,才会一点点减少。
    2、学生每天“七个一分钟”
    1)每天都要做家务,至少一分钟。
    2)每天写一分钟日记,至少写一分钟。
    3)每天唱军歌,唱校园歌曲,唱好歌至少一分钟。
    4)每天挺胸,抬头,大摆臂,高抬腿,踏步至少一分钟。
    5)每天练一分钟注意力。
    6)每天练一分钟演讲。
    7)每天带中外名著或好人传记上学,至少读一分钟。
    3、培养学生八个好习惯
    1)定计划的习惯。
    2)预习的习惯。
    3)适应老师的习惯。
    4)自己留作业的习惯。
    5)自己出考试题的习惯。
    6)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7)筛选质料,总结学习经验的习惯。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

    三天的会议,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多位名家的精彩报告使我不虚此行、受益匪浅,他们的敬业奉献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教学、无微不至的关爱、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都是我今后工作中需要践行的,这些也都启发我以后要更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乐做教师,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

                                                         项  云

                                                        2012年5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