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出真知
——听丁肇中教授报告有感
六月二日下午,我有幸在东南大学礼堂聆听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之一——丁肇中教授的精彩演讲“我所经历的实验物理”。
丁教授的报告具体介绍了他所主持研究的五个物理实验以及他的体会。
实验一:测量电子半径。
在前人认为电子无半径的情况下,丁教授放弃了自己在美国大学的前途,致力于测量电子半径的实验研究。最终得出了电子无体积,电子的半径小于十的负十四次方厘米的结论。
从这个实验经历中,丁教授告诉我们:做科学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实验二:新粒子的发现。
一开始,由于该实验精确度要求极高,且没有人觉得这个实验能做成功,所以几乎被世界上所有实验室拒绝。但是,丁教授却坚持不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J粒子,从而证明了宇宙中有新物质的存在,改变了人类对物质基本结构的认识。丁教授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在发现J粒子的过程中,丁教授体会到:对自己要有信心,做认为对的事情不要害怕,不因大多数人的反对而改变,并要原谅别人的错误。
实验三:胶子的发现。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丁教授决定继续测量电子半径。在实验中,当正电子与电子碰撞时产生了胶子喷注,从而意外的发现了胶子(强力由胶子传输)。
以这个实验为例,丁教授告诉我们:对意料之外的现象要有充分准备。
实验四:在欧洲核子中心的L3实验。
这是一个国际课题,主要问题是研究电子到底有多大,有多少种夸克、夸克有多大、夸克能不能再分。在丁肇中教授的领导下,经过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努力,实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人类对微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在有多个国家大量科学家共同参与的这个实验过程中,丁教授的体会是:研究要选科学界重要课题,并能引起各国最大兴趣;对贡献大的科学家,要有优先的认可,并使之得到国际上的公认。因此,在这样一个国际性合作的实验研究中,丁肇中教授还培养出了一大批目前国际知名的科学家。
实验五: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
该实验是科学史上唯一在太空中进行的系统实验,实验目的是通过研究宇宙射线,探究宇宙的组成。该实验分几个步骤实施。这个实验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国际合作实验。
丁教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认为:科学研究具有竞争性,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他一直注重物理实验,强调实验的作用。当然,在实验之前的思考准备也是相当充分的;正因为如此,丁教授虽然仅仅主持了几个物理实验,但从来没有失败过,都取得了成功。
这次借着东大110周年校庆的机会,我近距离地接触了丁肇中教授和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内容,虽然这些研究工作对于高中生来讲是非常陌生的,但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丁教授给人的印象就是睿智、谦虚、幽默,具有强大的气场。经过这次难得的科普活动,我收获了很多科学知识,使我增加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敬仰,从而更注重平时的基础知识训练。我还领悟到科学实验的态度:务实严谨,不忽略一丝一毫,自信、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谢谢学校给我们提供了这次珍贵的与大师面对面的机会,希望今后还能有这样的幸运。
高一(1)班
江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