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怎么过?
爱读书的老师推荐了不少书
随着暑假的到来,如何过好一个充实、愉快的暑假,成为广大中小学生思考的问题。南京十三中洪劬颉老师列出一个书单推荐大家阅读。
“十多年前,我做过一个学生读书调查,得出一个关于学生读书的结论:有闲不读书,无聊才读书,尽读无聊书。十多年下来,这个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教师要推动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养成作为一个人的必要的素养。”洪劬颉老师在每一个假期前,都会给他的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这些阅读书目一般都是经典著作和深度文本。阅读这些书对孩子如何看问题,提高看问题的认识深度将会有比较大的作用。
在洪老师推荐的这部分书目中,记者注意到有三本是关于南京的,“2002年,我组织一个班的学生完成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名人与南京》,发现我们很多南京人并不熟悉南京,尽管我们生于斯,长于斯,但是对我们脚下的土地并不熟悉。这使我坚定地要向我们的学生宣传南京,认识南京,热爱南京。”洪老师和他的朋友一道带着孩子探访南京的街巷,还为此写了多篇关于南京的散文。“假期里家庭一般都要带孩子旅游,旅游也是一种读书方式,在短的时间里如何更有效地阅读,我采用推荐书目的方式进行。这么多年来,影响了一批孩子,养成了他们阅读的品味和品格。”今年,洪劬颉老师在他的微博上也发布了一份书目,引起了不少的关注。“只要对孩子的成长有一点帮助,这份书目就有价值。” 宋健
1、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2、时间的针脚
3、自由
4、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5、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6、听哈佛教授讲经典
7、金岳霖回忆录
8、花与舌头
9、太平轮一九四九
10、在世界边缘的沉思: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反省
11、纸天堂:西方人与中国的历史纠缠
12、桥村有道
13、猎人笔记
14、看不见的城市
15、红色笔记本:真实的故事
16、美国精神的封闭
17、绿皮火车
18、重读南京
19、南京人
20、南京人·续
相关新闻
龙虎网讯 金陵晚报记者报道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11671人进行的调查显示,56.0%的人坦言“读图时代”导致越来越多青少年远离名著。不少青年读者在接受金陵晚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因为网络、电视等媒体占据了人们大多数的空闲时间,想静下心来读那些大部头的小说,实在是太难的事情。
已经过了读名著的年代
调查中,仅19.7%的人感觉当下读名著的青少年多,30.8%的人觉得“一般”,46.0%的人直言当前青少年不读名著。
与此同时,仅11.8%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年轻人阅读原著。50.3%的人表示,很多年轻人是通过“电视”接触名著,45.0%的人表示是通过“电影”接触名著,42.7%的人表示是通过“电子书”。
在天涯社区的“八卦江湖”板块里,有一个著名的帖子,是网友“黄昏时分的歌声”发起的一个讨论,“世界名著这玩意儿,大多都是很难下咽的,小时候硬着去读实在是罪过啊。很多名著其实都在成年后才看得懂,尤其是西方名著啊,那些该死的折磨人的语言,诡异的语法结构,读得我想吐血,这几天读什么《被侮辱与被作害的》,好吧,结构上是有新意,可是一个表情不要写几千字好不好?我快疯了啊……生了小孩一定不让他从小读名著。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说他读过所有的世界名著,总有几分装的味道。”
南京师范大学大三的魏宁也表示,“像在我这个年龄段的宅女,天天追网络小说,又比较庸俗,要我再回去看名著,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而郑寅是一个初三孩子的母亲,她说,孩子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充斥着,没有时间去看所谓的名著,即使有也是老师推荐的各种名著精简本。
“快餐时代”没时间读名著
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不读名著?调查显示,56.0%的受访者坦言“读图时代”导致越来越多青少年习惯看电影电视,而远离名著;42.9%的人认为是时代或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理解困难,没共鸣;40.4%的人觉得名著篇幅太长,没耐心读。
南京农业大学的吴季同学一语道破其中原由,“现在流行的都是各种网络小说,穿越、玄幻、耽美,大家口味都被养成这样了,谁会回去看艰涩无聊陈年旧事的名著啊?中国的古典名著还好点,那些西方名著小说的叙事方式我们一般还真不习惯。你说福尔摩斯和柯南你愿意看哪个?吃惯了快餐,虽然知道没啥营养,但没办法,这就是快节奏的时代。”
吴季说,他记得他人生中的第一部名著是《格列夫游记》,那会没啥网络,也没太多补课,除了看书好像就没别的事情可做,“没事做的时候就喜欢翻老爸的书柜,什么《变形记》、《羊脂球》我都看过。”吴季说,不过最喜欢的还是中国古典小说,后来搬家时,家里的好多藏书都扔掉了,“就留了一部线装的《红楼梦》。”现在为什么不看了?吴季说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没事跟同学搞社团、打DOTA、还要花时间追学妹,哪里有时间去啃名著呢?”
超文本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孙慧老师表示,为什么现在读名著的青少年少?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主要在于图像侵略,现在的网络、媒体的发展,也随之衍生出了超文本的昌盛,加之其本身的独特性,使得受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了解到大量的信息,相对于文本阅读来说,更具有便捷特性。除此之外,读名著也不能忽视书的版本问题,应该让读者了解相应出版社的“特色”出版物,多从网站浏览或者是向老师咨询,所阅读的名著哪部更具权威性,提倡读原著,而不是随便在充斥于书市当中的各种各样的版本中,随意挑选。这其中,老师和家长起着不可小觑的引导作用。
而中央文史研究馆官员、著名的民俗学学者刘梦溪教授在其《今天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博文中写到,当代人不喜欢读书的理由大致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快,文本阅读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快节奏要求;其二,可能因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太忙,腾不出读书的时间;其三,当代人面临的“诱惑”太多,其他方面已占满了自己的精神空间,尤其是像电视这种传媒带来的视觉形象的冲击,要远远超过方块字产生的阅读魅力,觉得再去读原著没有什么必要,因而不愿意再把时间花费在读书上。面对处于这种尴尬境地的经典名著,刘教授仍表示“文本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他认为解决这一尴尬境地的途径就是,培养一个良好的读书风气,一方面社会应该提倡读经典,另一方面比读书更重要的是,社会应该形成普遍重视学问、重视读书人的风气,构建一种新的社会与文化的结构。
□金陵晚报记者 曾亚莉
中国矿大实习生 杨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