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月霜:2012年7月东大全国科技辅导员培训总结

文 / 徐伯钧 责编 / 未知 2012-09-06 点击 7297

 

2012年7月东大全国科技辅导员培训总结

技术教研组   居月霜

        7月23日~27日,我于东南大学参加了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基于科学学课程的全国科技辅导员培训。在为期5天的培训中,我认真听取了多场关于科技创新教育的讲座,并且动手体验了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几大主题延伸出的活动项目。通过讲座,我不仅学习到很多科技创新的新理念,也初步了解了全国科技创新大赛这项活动;而“做中学”的实际操作体验,则为我日后进行科学教育开拓了思路。下面我将总结一些此次培训所带给我的初步思考。

先进科技教育工作理念汲取

        培训首日,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我听取了周建中老师前瞻性与实用性并重的两篇科技创新主题报告,收获颇丰。

        上午的报告,在我来看侧重于理念的阐述。在报告一《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国际科学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周老师层层深入,从国际科学教育的现状展开,援引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各门类的理论作为支撑,并且对比成功专家所具备的能力,说明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揭示了创新人才培养中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从周老师的讲座中,我也备受启发,科技辅导员在明确了青少年学生科技创新的关键期后,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建构创新的环境,提供其所需的条件,其中,我最有感触的就是目前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周围的实际事件无法联系,对于此,我有以下的思考:

        学生目前的知识结构比较的松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几乎未得到锻炼,虽然从学校里面学习到了很多科学理论,但是他们却无法将这些理论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知识之于这些学生,只是一行行无意义的文字。但是,只有迁移知识,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会知识,所以调动学生其他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我今后工作中可以做到的。作为一名通用技术教师,首先自身就要保有一份对于技术现象的敏感与好奇,才能收集到更多适用的案例;而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切切实实的技术案例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用技术学科的知识,还能让学生重新认识其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学习到的理论,从而真正理解这些理论;更关键的,是打通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任督二脉”,让他们掌握学习科学理论应有的态度与方法,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

        周老师的报告二则是在我们明确了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性后,教给我们一些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主要介绍了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一些具体原则以及方法。当然实际情况不同,活动开展方式可以千差万别,但是其中的一些原则确是非常关键的,例如伦理道德原则,虽然看来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生物的冷漠与残忍,往往是我们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容易忽视的,在青少年的科技活动中,对于他们的道德教育,让他们保有同情心、学会做人,则是高于科技教育的。

        周老师的两场主题报告,构思用心精妙,主题新颖实用,内容详实丰富,让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工作开拓了思路。希望可以通过每一个教师一点一点的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

在“做中学”的模式中学习“做中学”

        每天的培训中,组织方都会安排我们体验与全国创新大赛模块相关的动手实践活动。虽说这些实践活动案例对于我们高中教学略显简单,但是每次活动中,组织方的活动开展方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也在“做中学”的模式中好好体验感受了“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体悟最深的是“设计与技术”领域活动的开展。李慧老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就是让我们在一个具体的项目——搭建抗震模型中,实际感受了活动开展的步骤。在进行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李慧老师按照设计与技术领域活动开展的步骤一步步的引导我们进行搭建,让我们的每一步都进行的非常有意义有效率,而最终对于开展活动的步骤,我们也能够从自身的经历中很好的归纳总结出来。从这堂课上,我也学到了除了活动步骤之外的一些东西:

        1、小组合作学习在活动开展中往往效果非常好,在组内,小组成员可以互帮互助,在组外,即使没有明说竞争,仍然会产生竞争的气氛,促进各个小组的活动进行。

        2、在小组刚组建的时候,需要一些小活动来破冰,诸如此次的小组取名、选组长。

        3、在评价学生项目的时候,没有对错之分,要鼓励学生不断优化自己的作品,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当然也存在一些弊端,这时教师的作用就要发挥了,比如组内消极分子的调动,引导正确的小组氛围产生。

        5、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起来,才能记得更牢靠,但是限于目前中国学校的普遍情况,教师可以做的就是要搭好“脚手架”。

         在一次次主题操作过程中,我通过“做中学”实实在在的知道了老师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并且在制作过程外有了更多的感想,所以“做中学”的模式的确在科学技术创新教育过程中非常适用的模式。当然,具体的活动项目仍然是需要我们科技辅导员用心去开发的,这点是我们日后必须要重点思考的。

科技教育活动经验学习

        24日下午,我们中学班内开展了一次科技教育活动经验分享。

        首先是组内交流。我们组的老师对于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成功经验都不足,但是大家对于这项活动都有着些多多少少的理念以及困难。其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无法并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目前教育环境下,各个学校对于科技教育的不重视,或者说只看重竞赛成绩的做法,导致了很多项目比赛都是教师在越俎代庖的操作,完全达不到对于学生的教育要求。要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科技辅导员们不断坚持信念的,同时,也需要一些科学的活动方法,而接下来几位教师无私的分享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非常可行的方案。

        在几位报告的老师中,我最为欣赏的是厦门槟榔中学的陈老师的报告。他对于科学DV制作活动非常有心得。他从选题到制作到团队组成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方面,非常透彻的向我们介绍了科学DV创作的成功经验,从他的报告中我也有了非常多的收获:

        首先是他提出的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现象关注的方法,不仅仅是对于学生,对于我们教师也非常的有帮助,我相信只要坚持按照这套模式进行,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好的创新能力与科学素养。而他列出的选题来源,我也明确了科学DV采用何种主题,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能够获得评选机构的认可。最最重要的是陈老师乐于分享的开放态度,是我非常尊敬,科技创新工作是需要千千万万科技辅导员共同努力,共同坚持才能够真正成功的,而这项工作更是关乎着祖国未来的发展,只有我们众多科技辅导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这项工作才能年复一年的积累成果,昂首前行。

        我非常感谢此次培训的机会,让我不仅从知识、见识等显性方面获得收获,更从人际交往等隐性方面有所裨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