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青年教师暑期读书笔记之七

文 / 曹勇军 责编 / 曹勇军 2012-09-19 点击 5137

    

阅读与和谐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语文组  王娟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也是我最早听说的教育学家之一,他可以说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所跳不过去必须研究的一座丰碑。今年暑假曹老师布置青年教师阅读一本教育学名著,这是任务也是动力,以此为契机我认真地阅读了久仰的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给教师的建议》。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使用了大量的例证,或着眼于宏观,或落实在细处,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自己对于一系列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无论是在思想指导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上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书中,他对很多问题都进行了阐发,在这里选择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个关键词谈谈我的感受和看法。

 

师生共同的阅读

         阅读是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的一个词,在这里,它的指向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

       首先是学生。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大量的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阅读得越多,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就越多,他们的求知欲也就越旺盛,对于新知识的接受也就越敏感越容易。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是关乎学生终生发展的重要问题。

       除了上面很多人基本上已经达成通识的问题外,苏霍姆林斯基在后进生阅读的问题上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启发。常常我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所谓的学习表现不佳的学生,连课堂上书本上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掌握,更遑论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所以常常把对于这些学生的要求仅仅局限在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对其进行反复叮嘱。苏霍姆林斯基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虽然没有实践过这一做法,但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一提法却以其雄辩给了我解决问题的另一种思路。

除了学生的阅读外,他还非常强调教师的阅读。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篇文章中。苏霍姆林斯基举了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有一次他去听了一堂很成功的历史课,事后采访这位开课教师是用了多久时间备课的,该老师说出了一段很意味深长的话:“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15分钟和一辈子,看起来有着天壤之别的一组数字,实际上却也有着必然的密切联系,如果没有一辈子持之以恒的准备,就不会有这15分钟轻轻松松的成功。而这一辈子的准备其主要工作就是读书。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交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要想能够轻松地驾驭自己的学科知识和自己的课堂,必须要通过读书使得源头不断有活水来。

       其次教师的阅读在影响学生阅读方面也起到巨大的作用。学生要读书的重要性基本上人人都知道,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似乎并不是如老师和家长所愿的那样热爱读书。我也常常为这个问题而苦恼,虽然一再强调但是收效并不是很明显。而阅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之后,我渐渐明确地意识到问题不仅出现在学生身上,教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如果仅仅一味地发出命令让学生去读书,在某种程度上这只是一个空洞的命令而已,并不能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引导。这个命令需要教师自己丰富的学养作为支撑。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斯基这样说道:“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所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学生的精神需要。”所以他在书中不断地强调教师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学生读书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只有教师自己的读书经历以各种形式为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学生的阅读才会是一个主动的持续的过程,否则如果只是命令式空洞的强调,只能是收效甚微。大家都知道读书重要,但依旧没有人去读书。

       这让我联想到了曹老师的课堂。曹老师的读书之多之深广,是我们组所有目共睹的,曹老师的学生爱读书,有着不错的文化素养也是大家所深知的。很明显曹老师的学生如此爱读书,与他的引导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曹老师的课堂上听课,常常会听到他对于一些问题发表自己深刻且独到的见解,让听课的老师感到大受启发。对于老师是这样,对于学生就更是如此了。那么这些见解从哪儿来,自然是从大量的阅读和不断的思考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虽没有明确地强调读书,但学生被激发出了思想的火花,感受到了读书的魅力,愿意读书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一个最直观的表现便是课后语文组常常出现的曹老师班上来借书的学生。

       以上种种对于我的启发是复杂的却也是简单的。复杂地是要想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阅读经历来点亮学生的阅读之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中间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积累和探索。简单的是,从现在开始努力读书吧,营造自己的读书生活,不仅是为自己的精神丰富成长,更是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师生共同读书,其乐融融,一举而数得,功莫大焉。

 

和谐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他认为的教育理想应该是“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和谐的教育”的提法。并且将之定义为“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这个概念读起来有点略嫌复杂,如果要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的话,我觉得就是教师眼中要有完整的学生。

      在学校教育的体系中,学习成绩往往是考量一个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时常会被认为是能力比较突出的,获得很高的评价,从而也是自信满满,表现得越来越好。但是我们时常也会发现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虽然在学习成绩方面表现得并不是很出色,但是在其他的方面,比如说一些劳动、活动组织、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得很出色,这些孩子常常会因为自己学业成绩的不佳感到很沮丧,甚至是产生厌学、否定自己的情绪。那么在以知识学习为主要诉求的教育体系中对这样的学生又该如何评价呢?

      对于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眼中应该有活生生的学生,要让学生有尊严、快乐地进行学习。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而是要尽量多元,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比如说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功的标志,但是对于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再比如说有学生擅长于知识学习,这是值得肯定的,有学生虽然知识学习上表现不好,但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色,也同样是值得大力的肯定。“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内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而判断和引导的指挥棒在教师的手上,教师就要努力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尊严出发,去对其成就进行多元的评价以期对其健康的成长起到促进的作用。

        当然这里的多元化评价并不意味着在知识学习的领域放弃对这些孩子的要求,毕竟学校还是知识学习的场所,这也是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所必须的技能。这里的多元化更多地指的是建立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使其更加快乐、更加自信地来面对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以更加阳光的心态来面对知识的学习,而不是带着挫败感去消极面对。

      这给予我的启示是在日常教学中要更加仔细、全面的观察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独特的闪光点,予以放大,给这些孩子以信心和力量,助其更有尊严地更幸福更和谐地度过自己的校园时光。而不是粗暴地进行一刀切的评价,对孩子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我想作为教师这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和智慧。

 

       这里只是就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两个词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感受,看到的仅仅是冰山的一角。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如同一座巨大的宝藏,等着我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和挖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