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青年教师暑期读书笔记之九

文 / 曹勇军 责编 / 曹勇军 2012-09-19 点击 5773

                                                     提升自己,关注学生

                                                                            ——《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小记

                                                                                           语文组  夏丹

         暑假读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感触颇深。这本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未一百条。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读此一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与心理学合编。

读完此书,掩卷思考,有几点我觉得是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加强和注意的。

一、加强教师自身知识储备。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之一就在于它的前置性,当然很多工作都有这个特点,但教师职业的这个特点尤为突出。它需要教师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上好每一堂课,它需要教师在每一堂课前都要有认真详细的备课,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倾力付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讲到教师知识储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知识储备的的方法,我总结了几点。

(一)阅读   如何加强知识储备?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中,作者谈到一个优秀教师在上完一堂非常出色的课后说自己对于这节课,准备了一辈子,但现场准备仅仅花了15分钟。终生备课就是加强知识储备,而终生备课的方式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要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就要读学术著作,是学校教科书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不过是入门的常识,不过是科学知识大洋中的沧海一粟”。苏氏还强调“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这和我们经常讲到的如果要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拥有一桶水或者更多的水是一样的道理。

       同时教师的阅读,更是引领着学生的阅读。“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中,苏氏讲学生的智力生活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而“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之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没有阅读就没有思想,如果学生感觉到老师“不尊重思想”,那么学生就会不尊重老师,同时学生也像老师一样不愿意思想了。

       “给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中,苏氏还细致地介绍了读书的种类,“请你像寻找宝石一样寻找那些关于杰出人物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请你把这一类书摆在你的个人藏书中的最冲高的地位上。”他说,因为我们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胶原,而且是学生的教育、生活的倒是和道德的引路人。还要读心理学书籍,苏氏说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真正的能手。教育需要美和艺术,苏氏建议每年买几十本文艺书,这些书能帮我们找到通往学生心灵的道路。因为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阅读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这更加紧迫地催促我们去读书,读好书。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是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

(二)写教师日记

         “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中,苏氏强调教育日记不是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就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自己从教两年来,也陆续做过一些记录,但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第二,不能及时发现并记录有重要意义的教学教育事件,错过了一些好的素材。教师的随笔记录其实也是另外一种知识储备方式,一种自我提升的方法。同时还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也为以后进行某一方面专题的研究打下基础。

(三)善于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我们青年教师都知道要向老教师学习,但是往往不得要领。曹老师也经常告诫我们,多听多学还要多思,因为一样的方法,老教师用很管用,你来用未必好。苏氏在“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中特别强调“学习优秀经验,这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地照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

       怎样才叫移植思想?读完此节内容,才知道,我们去听课,要根据优秀教师取得的良好教学成果,去思考这个成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而不仅是这堂课所用到的某一种方法!苏氏建议我们听课,不能只听一节,要接连听下去,你就会发现这个优秀教师的班级不仅是语文阅读强,他们的写作、朗读都很好,接着要思考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什么呢?我们除了听课,还可以和该班的学生交流,看他们的作业,了解一下他们的课外阅读情况,原来,“在教育工作中,没有一种结果是单靠某一项措施就能取得的!每一种结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于上十种、上百种乍看起来跟所研究、观察、探索的对象相距很远的,没有直接联系的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里面就包含了这位优秀教师的的教育思想。这种优秀的教育思想是需要我们去移植来的。就如曹勇军老师对2012届的高三(10)班一样,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不是一种方法可以说清的。这个结果取决于众多因素,班级语文学习氛围,阅读演讲,时事演讲,作文赏析和讲评,甚至还包括被曹老师调动起来的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等等。这些工作,是曹勇军老师花费三年时间去布置去完成,三年后才做出最终评价的。那么这里面就包含着曹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育信仰。思考了这些,我稍许明白了一些,诚如苏氏所说“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教育工作要求我们始终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二、  教学实践中,要思考与学生接触的技巧

(一)关注学生,尊重并爱护他们

      把学生放在与你人格尊严平等的地位,并与之相处,去关注他们的一点一滴,尊重并爱护他们的兴趣、天真、善良、上进等品质。这些都是一位优秀教师应该时刻去注意的。也只有这样,教学方能相长,教师自己的人格修养、知识涵养才能不断提升。

(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书中谈到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其实,高中生何尝不是这样,也会在课堂中产生一种疲惫的状态。“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一节中说: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就是要形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而让学生获得这样一种情绪高涨的状态,单单依靠在上课时采取的某些特殊的方式是不能达到目的的。这种状态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取决于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取决于学生的见闻和广度等。其实就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的已知知识和新教材相结合,同时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让学生“不单是在听讲,感知新教材,而且是在自己的意识的深处搜索某些事实和现象,对它们进行思考”。一边听一边思考,也就达到了“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他们就不会感到疲惫不堪”。

(三)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

       上文中谈到苏氏讲学生的智力生活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那么我们教师与学生接触,就是要保证他们这种生活的丰富性,而不能去剥夺他们这种生活的时间。就如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确定学生的个性,了解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会了阅读,就学会了思考,会思考的人没有不会学习的。阅读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苏氏谈到书籍正面临着其他信息来源(电影电、视、录音带等)进行竞争的局面,其实现而今面临的挑战就更大了。苏氏强调“我们教育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这场竞争中,要使书籍始终成为胜利者。”每一个深思熟虑的教师都会为他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精心的安排。而阅读所具有的强大的教育力量是我们教育者作为个人无法比拟的。苏氏说:阅读只所以能成为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人在赞赏英雄人物的道德美和努力模仿的时候,就会联想到自己,用一定的道德尺度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自己的为人。阅读和面对书籍思考,应成为学生的一种智力需要。我想,如若这样,学生自己也会保证自己智力生活的丰富性的。

        同时,苏氏也再次谈到,“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激素和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储备”。每每看到这样的文字都会心中不安,更是一种催促的力量。保证学生的智力生活丰富,首先还得要丰富教师自己的智力生活。

(四)教师本人要有工作的热情

       苏氏在“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中说,一个班级的同学回答问题的质量缺乏集体的关心,这种情况是学生对整个班集体的学习缺乏热情的结果。而学生这种冷漠态度的原因根源就在于教师本人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对学生的知识也抱着冷淡的缺乏热情的态度。学生不好的回答没有触动教师,没有迫使他去认真地思考学生知识薄弱的原因。教师的态度就造成了学生的态度。

       那么通过什么办法来改变呢?苏氏讲到,培养学生热烈的学习愿望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我们要用对学生的知识的真心诚意的关注,来培养这种学习愿望。这种学习愿望会变成一种促使学生把全部精力动员起来的起着积极作用的情感。那么班集体建立起了一种努力学习的氛围,这种氛围是整个学生集体的一种重要的情绪状态,他们对今后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有了信心。

    书,第一遍读,感悟很多,略记几点。将不断研读,不断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来启示自己,鼓舞自己。前面的路还很长,需脚踏实地才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