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一节课的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背景
《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是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ATP的分子组成、结构特点、与ADP的相互转化以及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其中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而ATP与ADP相互转化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本节知识点相对较少,但是却与多个学习模块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可以与物质运输、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进行高级思维的提升。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应用本节课的知识。从传统教学来看,本节课的知识难度较低,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但是,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的记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理科思维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生命观念目标:能用物质和能量观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能用稳态与平衡观解释ATP和ADP的转化是十分迅速的。
2.理性思维目标:能掌握ATP的分子简式和特点;能理解ATP的化学组成及其在化学组成上与RNA的关系。
3.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模型建构ATP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及相互转化过程,培养实践、理解能力。
4.社会责任目标: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并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关注ATP在医学上的应用,并能主动向他人宣传有关ATP的理性解释。
三、教学实施过程
在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下,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用情境吸引学生,用模型训练学生,用思维培养学生。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设置情境,引入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并和其他能源物质进行比较。
播放视频《新西兰神秘洞穴》和《萤火虫为什么会一闪一闪发光》,引入课题,并让学生从视频中寻找萤火虫发光的原因,从而引入直接能源物质ATP。通过ATP的产生途径,引导学生比较ATP和糖类作为能源物质的区别并即时巩固。
2.布置自主学习任务,由学生完成ATP结构的学习,教师检查和指导。在学生初步认识ATP的结构之后,教师设计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白ATP结构式与结构简式中 A 的差异,并即时巩固。
3.开展模型制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ATP结构的认识。
教师分发制作材料(粘土和铁丝),学生两人为一小组,进行ATP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教师指导。制作完成后,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针对其中的问题开展讨论、进行纠正。
4.展开讨论,突破ATP与ADP相互转化这一教学难点。
教师提出问题:ATP如何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学生:ATP末端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这一过程称为ATP的水解。教师继续提出问题:ATP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学生:ADP和Pi结合,储存能量,形成ATP。这一过程称为ATP的合成。学生自主书写反应式,教师提问:ATP的水解和合成是可逆反应吗?引导学生从反应所需的条件进行讨论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物质、酶、能量、场所。
讨论结束后,师生共同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从而得出:ATP的合成和水解在物质上是可逆的,但是所需的酶、能量以及反应场所均不同,因此,不是可逆反应。最后,即时巩固。
5.提供资料,学生自主分析ATP的特点:含量少、转化快。进一步引导学生从ATP的特点角度去理解ATP为什么可以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6.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学生说说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师生共同整理形成思维导图。
7.补充ATP功能的图片以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感受生物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不足之处
1.教学设计内容太满,时间安排不合理。
因为本节课内容较少,所以在设计时加入了很多引入、过渡和拓展的内容。如导入阶段观看了两个视频,还分析了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学习ATP的结构时,给了学生很多看书完成预习的时间;每学完一个内容有相应的反馈等等。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时间不够用,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难点学习不够充分。
2.教学难度没有控制好,影响教学流畅度。
作为高一新授课,应以讲授基本内容为主,适当引发思考。课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将教学难度制定的过高,如不同能源物质的比较和不同结构中A的比较。导致教学中学生思考出现障碍,教学过程不够流畅,占用较多时间。
3.教学活动设计预设不充分,活动指导不到位。
本节课的亮点是ATP分子的模型构建,学生用粘土和铁丝来完成,教师设想这一过程并不复杂,学生在学习过ATP的结构基础上可以独立完成。实际教学中,学生完成状况并不好,如果改为2人合作可以缩短制作时间,提高制作质量。另外教师应给与更加充分的指导,这就需要教师课前不仅设想,而是真实的制作一遍,或者进行预操作,这样才能充分的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对的准备。
4.教学难点突破不足,提升思维受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ATP和ADP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由于时间原因,主要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足。其中涉及的部分内容学生还没学习到,教学铺垫不够充分,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障碍,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讲授,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关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是一节课的重点所在,教师应该化繁为简,用设问或者资料促进学生思维的层层递进。
本节课的开展和教学设想有一定的差距,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教学还是应该多研究学生,多研究教学难点,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