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ATP一课教学反思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仅时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之间交换,而且时刻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教材第二章介绍了糖类、脂肪等能源物质,第三章在学习细胞器时提过ATP。第四章第一节就是ATP和酶的内容,第二、三节分别介绍《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本模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重难点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的重点知识是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以及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是理解ATP是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二、教学过程及反思课堂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根据前面的分析,把课堂活动大致划分为三块:一是用一个探究实验帮助学生理解ATP的地位和功能——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二是ATP的化学组成和水解,三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虽然是分三段,但中间还是依靠一开始的探究实验贯穿在其中。
1.ATP的功能
用萤火虫发光原理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回顾了前面学习的糖类和脂肪的功能,以及学习线粒体时提到的ATP,引导学生思考萤火虫发光能量从何而来,再通过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动画展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而葡萄糖不是。这一部分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得出,ATP的能量可以直接转化为萤火虫发光的光能,而葡萄糖中的化学能不能。这样设计的好处是,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出的,而不是教师简单告诉学生的。这个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是比较难的,我因为担心后面时间不够,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并没有放开学生小组讨论,也没有让学生站起来回答,而是采用了借助前面分析实验的板书,发问引导,学生集体回答这种形式,无法保证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没有充分发挥这个设计的作用。
2.ATP的化学组成和水解供能
这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学生可以看书自学,所以我采取了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梳理,然后请一些学生上黑板完成知识的归纳,也作为课堂板书的一部分。然后教师就其中的易错点进行了点拨。在ATP结构简式上又补充说明了高能磷酸键的得名原因,并顺势就过渡到ATP的水解供能。这一部分是属于ATP教学过程中比较常规的内容,书本上内容详细,所以进行的也很顺利。上完课之后反思,感觉根据学生的情况,完全可以再调动一下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来说一说,然后放两道分层训练题,巩固所学知识,既可以暴露学生的理解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点拨的效果有时候远不如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来的好。
3.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ATP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那么细胞中是不是含量很多呢?教师给出资料:氰化钾是阻止人体内新的ATP合成的毒药,人中毒后在3到6分钟就会死亡。一个正常人体内中ATP总量大约0.1mol,人体每天需要水解200-300mol的ATP,即每个ATP分子每天要重复利用2000-3000次。教师追问学生根据资料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从资料可以分析得出ATP在细胞内含量少而稳定,那么怎么满足生命活动对ATP的需求呢?进而引到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归纳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永不停息地进行的意义。在书写完反应式后让同学辨析这个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这一部分教学,在学习相互转化的时候让学生看教材上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但是请的学生没有能很好的领会问题的意思,这也提醒我不要因为知识简单,而忽视了部分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简单、具体的这些物质变化过程也是可以多让学生说一说的,培养科学用语和思维准确度。在回答是否是可逆反应时,部分学生的反应比较快,反而让我忽视了请同学起来回答这个问题。
课堂接近尾声,重新回归到萤火虫的探究实验上,一是为了把开头的实验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总结,而是构建糖类等有机物与ATP、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回答很准确,所以我觉得自己设计的偏向基础了,没有注意层次的问题,可以再增加一个运用的综合性问题。课堂最后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谈论问题:“有人说在长跑前吃点ATP片剂可以提高运动成绩,你觉得有道理吗?”学生积极参与了,但是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展开让更多的学生阐述观点,教师也没有时间对问题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有点小遗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量比较少,所以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就需要通过一些环节的设计来充实课堂内容,而这些环节一定是紧紧围绕课堂内容的,所以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总的说来,这节课的不足主要在于,虽然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但是在实施的时候还是没有能够实现。